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
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细雨的景象,通过对室内外细微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把握。开篇“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两句,勾勒出窗前细雨如织、帘幕低垂带来的阴凉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淡雅宁静的基调。
紧接着,“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进一步描绘了雨水渗透屋檐却未能浸入室内的情景,展示了雨势不猛但又持续不断的特点。这里“上砌湿”指的是雨水使屋檐湿润,而“不遣入檐深”则意味着诗人对室内外分界线的精确把握。
随后,“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两句,既形象地表达了细雨渗透墙缝的微妙情状,又通过“因风润绮琴”的意象,将室内外的湿润气息与琴音的和谐相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
最后,“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则表现了随着雨势的持续,屋檐上积水逐渐增多,需要将室内的脚踏板移至户外,以防水滴不断地侵蚀室内。这里“夜相侵”的用词,不仅描绘出时间的推移,更暗示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适应。
整首诗通过对细雨、湿润、阴凉等自然现象的精细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不详
更劳今日春风至,枯树无枝可寄花。
览镜唯看飘乱发,临风谁为驻浮槎。
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一官何幸得同时,十载无媒独见遗。
今日不论腰下组,请君看取鬓边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