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牧图

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阴。

自抱村野姿,常怀畎亩心。

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

挂书牛上角,挥锄瓦中金。

饱饭黄昏后,力田春云深。

四体勤树艺,三生悟浮沈。

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钦。

伊人去已远,高风邈难寻。

抚卷空叹息,俯仰成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的“幽人”形象,远离尘嚣,选择在山的背阴处耕作牧养,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自抱村野姿,常怀畎亩心”,表达了这位隐士虽身居山野,但心中却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他不仅在行动上参与农事,更在精神上与大地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由,同时引用《梁甫吟》这一古代诗歌,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挂书牛上角,挥锄瓦中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隐士在劳作之余,不忘读书学习的情景,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寓意着他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富足的努力。

“饱饭黄昏后,力田春云深”,描绘了隐士在傍晚时分,享受着劳动后的满足感,以及春日里田野的广阔与生机,展现了他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珍惜。

“四体勤树艺,三生悟浮沈”,强调了通过勤劳的农作,隐士在实践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认识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人生起伏的无常。

“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钦”,将隐士与历史上的高士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生活态度的敬仰。

“伊人去已远,高风邈难寻”,感叹隐士远离尘世,其高尚的品格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共鸣,流露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怀念与追寻。

“抚卷空叹息,俯仰成古今”,诗人通过阅读古籍,反思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3)

郑允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 生卒年:1327 ~1356

相关古诗词

望夫石

良人有行役,远在天一方。

自期三年归,一去凡几霜。

登山凌绝巘,引领望归航。

归航望不及,踯躅空傍徨。

化作山头石,兀立倚穹苍。

至今心不转,日夜遥相望。

石坚有时烂,海枯成田桑。

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镜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听琴

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

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效古

人生天地内,翕歘如转蓬。

有材不早用,老去悲途穷。

甘罗豁达士,意气自豪雄。

奉辞使列国,十二登上公。

早达胜晚遇,应鄙垂钓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