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投赠兼善都水二首(其二)》由元末明初诗人郯韶所作。诗中描绘了视草堂的环境与氛围,以及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期待。
首句“视草堂深近玉除,每从进讲佩银鱼”描绘了视草堂的地理位置之尊贵,以及诗人参与进讲活动的庄严与荣耀。玉除象征着皇宫的台阶,银鱼则代表了官员的官职标志,此处以银鱼喻指诗人参与朝廷讲学的职务身份。
接着,“南宫昼漏通青琐,东井金文焕石渠”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视草堂的学术环境。南宫、东井、青琐、石渠均为古代宫殿中的建筑或设施,这里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学术氛围浓厚,充满了知识的光芒。
“古篆久知通史籀,新诗端拟过黄初”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字和文学的深厚理解,以及他对于创作新诗的自信与期待。古篆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形式,史籀是先秦时期的文字学家,而黄初则是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此处诗人自比为能够超越前人,创作出超越黄初时期诗歌的新作。
最后,“茂陵多病缘行事,惟待青冥荐《子虚》”一句,以汉武帝的茂陵为喻,表达了诗人因从事学术和文学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但仍然充满希望地期待着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子虚》献给更高的境界,即通过文学创作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以及对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