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岩栖翁

霜髭碧眼老头陁,陋巷曾经几度过。

连月不来城里住,只缘城外好山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即“岩栖翁”,生活在远离尘嚣的山中。诗人通过“霜髭碧眼”这一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岩栖翁的外貌特征,暗示了其修行已久,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同时,“陋巷”一词虽带有几分简陋之意,却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曾经几度过”则表达了诗人对岩栖翁生活轨迹的了解,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连月不来城里住,只缘城外好山多”,直接点明了岩栖翁选择居住在山中的原因——被城外的美景所吸引,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岩栖翁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岩栖翁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19)

善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字:无住
  • 号:云屋

相关古诗词

闻角

晓角吹霜海月斜,一声幽梦断天涯。

自非贯作沙场客,谁乡风前不忆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感事

覆雨翻云事可哀,交情谁是旧陈雷。

夕阳满地无人见,独立风前看落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人之金陵

清游莫惮路岐赊,但有云山即是家。

此去凤台明月夜,西风肠断《后庭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宿报恩寺

凄凉塔庙几经春,往事重思迹已陈。

夜半梦回禅榻上,不知曾是寺中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