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牵挂和不舍。"日夜朝宗来万里"一句,设定了诗人心境,表明他时刻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这种思念如同朝圣之路一般长久而深沉。
"共怜江水引蕃心"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思念如何被江水所激发。这里的"共怜"一词,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悲凉和怜悯,江水仿佛也在感应诗人的情怀,而"蕃心"指的是边塞之地的心情,蕃,通常指的是西南地区,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蜀地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若论巴峡愁人处"一句,更具体地将这种思念的情境定格在巴峡这个特定的地点。巴峡是三峡之一,以险峻著称,诗人选择此处来表达自己的愁绪,显示了他内心的沉重与复杂。
最后,"猿比滩声是好音"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将自然界的声音——猿啼、滩声,与音乐相比较,这里的"好音"并非表面上的悦耳,而是在这种荒凉之地,即使是猿啼和滩声,也能成为诗人心中的一曲好听的乐章。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性的深刻对话,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独特的感受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蜀江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领悟。
不详
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
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
诗句能生世界春,僧家更有姓汤人。
况闻暗忆前朝事,知是修行第几身。
一见清容惬素闻,有人传是紫阳君。
来时玉女裁春服,剪破湘山几片云。
杳杳复苍然,无云日暮天。
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
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
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