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本长殷周,遭罹历秦汉。
四渎与五岳,名山尽幽窜。
及此寰区中,始有近峰玩。
近峰何郁郁,平湖渺瀰漫。
吟俯川之阴,步上山之岸。
山川共澄澈,光彩交凌乱。
白云蓊欲归,青松忽消半。
客去川岛静,人来山鸟散。
谷深中见日,崖幽晓非旦。
闻子盛游遨,风流足词翰。
嘉兹好松石,一言常累叹。
忽谓余鬼神,忻君共幽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沈恭子一同游历虎丘寺的景象和心境。从“遭罹历秦汉”可见,诗人自诩为历史的见证者,他对中国古代名山大川都了如指掌,但在这次游览中,却被近处的一座小峰所吸引。这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发现,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吟俯川之阴,步上山之岸”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地位和情感的流露。而“山川共澄澈,光彩交凌乱”则描绘了一幅天然与人文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诗中对白云、青松的描述,不仅形象生动,更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谷深中见日,崖幽晓非旦”表现了时间在自然界中的模糊与延展,这里不再是世间的晨昏,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体验。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深远的空间。
“闻子盛游遨,风流足词翰”则转向了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内心的满足。这不仅是对沈恭子的文学才华的认可,也是诗人在与自然和友人交流中获得的精神滋润。
最后,“嘉兹好松石,一言常累叹。忽谓余鬼神,忻君共幽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友谊和自然之美的赞颂。这不仅是对沈恭子的称道,更是诗人自己与大自然、历史文化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与融合。
整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古典韵味和哲思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不详
五色云中鸣玉磬,千花台上礼金仙。
道力自超然,身亡同坐禅。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
溪白葬时雪,风香焚处烟。
世人频下泪,不见我师玄。
瀑溜闻窗外,晴风逼座间。
挂冠徒有意,芳桂杳难攀。
莲衣宜著雨,竹锡好随云。
见鹤还应养,逢鸥自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