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相见欢》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描绘了一幅深闺女子在月夜中的孤独与愁绪的画面。
“幽闺月度东窗”,开篇以“幽闺”点明女子所处环境的静谧与封闭,“月度东窗”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降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掩兰釭”,女子熄灭了香炉中的灯烛,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她内心的孤寂,也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和自我封闭的状态。
“时听猩猩何事吠村庞”,通过远处传来的猩猩叫声,增加了环境的荒凉感和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不安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或恐惧。
“愁难卧,相呼起”,女子难以入眠,内心充满愁绪,于是起身徘徊,寻找一丝慰藉。这里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步回廊”,女子在回廊中漫步,这一动作既是对空间的探索,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回廊的重复结构,仿佛映射出她思绪的循环往复。
“可奈月华犹照影双双”,尽管月光如水,却只能照亮女子孤单的身影,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她的孤独感。同时,月光下的双影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渴望——寻找伴侣,摆脱孤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闺女子在月夜中的孤独与愁绪,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傅熊湘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深闺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