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己

十年宦海尘埃客,文墨于人有底功。

天远宁知心匪石,官卑不许气如虹。

唐虽未老行将老,衍不应穷究竟穷。

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十年来在官场沉浮如尘埃,文笔对人到底有何功效。
即使身处遥远的天边,我心坚定如磐石,官职卑微也不允许我气焰嚣张。
唐朝虽然还未衰老,但岁月催人老去,我并未穷途末路,只是寻求真理的过程。
何时能与你一同飞升天际,借助风云之力实现理想。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宦海:官场生涯。
尘埃客:比喻在官场中漂泊不定的人。
文墨:指文章和学问。
底功:实际的功效或作用。
天远:遥远的天边。
心匪石:心志坚定如磐石。
官卑:官职低微。
气如虹:形容气势宏大。
未老:尚未衰老。
行将老:即将老去。
穷究竟:走到尽头,穷尽道理。
得君:得到你的陪伴。
天上去:飞升到天空。
收云拾雨:比喻借助自然力量。
借长风:借助大风之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冯时行的作品,名为《上知己》。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志向的七言绝句。

"十年宦海尘埃客" 一句,通过“十年”这个时间跨度,描绘诗人在官场中的长期漂泊和经历,"宦海"比喻复杂多变的官场生活,而"尘埃客"则表明诗人对于这段经历持有超然物外的态度。

"文墨于人有底功" 表示诗人认为文学修养与才华是个人内在的积累和财富,"底功"强调了这种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

"天远宁知心匪石,官卑不许气如虹" 这两句则是在表述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坚定信念。"天远"可能指的是高洁或遥不可及的理想和追求,"宁知心匪石" 则强调了这种信念如同不屈不挠的岩石,无法动摇。而后半句则是在说,即便官位低微,也决不允许自己的精神气节像彩虹那样显露而又易逝。

"唐虽未老行将老,衍不应穷究竟穷"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年龄和生活状态的反思。"唐虽未老" 指的是虽然尚未到达古人所谓的“老”年纪,但实际行动上已经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行将老" 则是在强调这种感觉。而"衍不应穷究竟穷" 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己学问和才华的不断追求,即便面对困境也不放弃。

最后两句"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长风" 则是在表达诗人的愿景,希望能够与知己一起达到精神上的高度自由,"天上去" 可以理解为超脱尘世,到达心灵的彼岸。而"收云拾雨借长风" 则是在描绘这种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情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追求的执着信念,以及面对生活和官场的积极态度。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探韵坤字

山雨连秋懒出门,婵娟佳节更堪论。

一年有限天知已,万里无云月返魂。

淡影参差收海岳,清光浮动洗乾坤。

拟凭樽酒相酬答,遮莫沈沈下别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云安下岩二首(其二)

曩游成断梦,再至是陈人。

揽景追前迹,寻诗拂旧尘。

孤松难破冻,细草易生春。

晴日江天好,凭栏愁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云安下岩二首(其一)

系缆江沙静,杖藜岩谷春。

花依竹色好,草入涨痕新。

占笋苔初破,尝梅客遽颦。

篙师勿槌鼓,幽兴苦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元日二首(其二)

日月新年节,乾坤旧观还。

郁葱浮晓雾,紫翠动晴山。

御气笼宫阙,朝班杂佩环。

遥知王会散,喜色粲天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