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唐有颂到浯溪,翠藓苍崖古画垂。
西望函关今万里,淡烟斜日几荒碑。
这首宋诗《浯溪(其一)》是俞掞所作,描绘了唐代书法艺术在浯溪的遗迹中得以流传的景象。首句“大唐有颂到浯溪”表达了对唐代书法盛事的追忆,浯溪作为当时重要的书法圣地,留存着唐代名家的石刻颂歌。接下来的“翠藓苍崖古画垂”形象地描绘了崖壁上苔藓斑驳,如同古代壁画般静默垂挂,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
诗人通过“西望函关今万里”一句,遥想当年函谷关的雄伟,与眼前的浯溪形成对比,暗示了时空的变迁,万里之外的函谷关与眼前浯溪的书法遗迹相隔遥远,却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最后一句“淡烟斜日几荒碑”,以淡烟斜阳的凄迷景色,烘托出碑文的残破与荒凉,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通过对浯溪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唐代书法艺术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不详
斸石云边著著高,几经吟笔写风骚。
山翁莫袖经纶手,好趁春风钓六鳌。
匡庐一掬里,雪眼嗽天根。
时落冻僧影,不逢飞鸟痕。
梦中石门路,月照柴桑村。
春水自兹远,幽期空复存。
郎罢耕归呼囝牧,阿翁眠起问姑蚕。
两脚捎空欲弄春,一人头上又安人。
不知终入儿童手,筋骨翻为陌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