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道士马钰所作的《十报恩·本名瑞鹧鸪》,以道教修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深深感激和对道术修行的执着追求。首句“山侗一愿报师恩”直接表达了对师长的感恩之情,显示出其尊师重道的精神。
接下来的“物外生涯世罕闻”描绘了修道者超脱世俗生活的独特境遇,暗示着诗人愿意放弃尘世繁华,投身于清苦的修炼生活。“锻炼玉炉三涧雪,修完金鼎一溪云”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修炼过程比作在寒冷的涧雪和清澈的溪云中炼制宝鼎,形象地展现了修炼的艰辛与纯净。
“蛟龙宜向火中溉,猛虎堪于水里焚”进一步强调了修炼者的坚韧和适应力,比喻修炼者如蛟龙能在烈火中洗涤,猛虎能经受冷水的考验,寓意修行者能够承受各种磨砺,不断升华自我。
最后一句“一粒神丹光透壁,不神神彩独超群”揭示了修炼的成果,即通过艰苦的修炼,诗人获得了内在的神丹,其光芒穿透墙壁,展现出超越常人的精神光彩,寓意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道教修炼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忠诚和对道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