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雾罢海日高,衣襟尚馀湿。

高秋煖如春,鸣禽忽相及。

草木罕黄落,寒虫不成蛰。

时于极热中,颇觉凉思集。

于此苟不察,居然即成疾。

游子思故乡,虚名空羁絷。

气候何纷纷,朝夕常岌岌。

何如下泽车,饱饭老乡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晨的景象,雾气散去后阳光普照,但衣襟仍有湿意,暗示了山中气候的湿润。诗人感受到高秋时节虽已临近深秋,但温暖如春,鸟儿鸣叫,生机盎然。草木未见枯黄凋零,虫类也未冬眠,这在炎热与凉爽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舒适。

诗人借此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体察,认为若不能察觉并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引发不适。他以游子的视角,感叹虚名束缚,不如回归乡间,享受淳朴的生活。最后,诗人通过比较城市气候变化的不稳定,表达了对平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希望如同车行下湿地,饱餐一顿后再回到故乡。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65)

刘鹗(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梅南刘先生韵

江梅苦难滋,草木偏易长。

美人不可期,有约辄屡爽。

惟君砺操行,如蚓食槁壤。

十年不相逢,令我劳远想。

畴昔夜梦君,拄杖时敲门。

梦觉即买丝,直将绣平原。

沧桑万变馀,俄然睹孤根。

重以契阔久,颇觉颜色温。

剧谈到时事,剀切多危言。

猗欤忠节邦,惊见善类蕃。

今秋风雨多,江水何翻翻!

风浪日夕涌,清者亦复浑。

惟馀江边梅,高标至今存。

形式: 古风

感怀三首(其一)

丧乱八九年,乾坤日流血。

人心久不古,伦义悉磨灭。

豺虎在城市,生民半鱼鳖。

张弓不得射,令我重鸣咽。

欲付之忘言,宁无愧司臬?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感怀三首(其二)

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

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

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

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

无令贾长沙,痛哭至流泪。

形式: 古风

感怀三首(其三)

丧乱靡有定,天下无全材。

苟不事淫酗,辄复多疑猜。

徒知尚权势,不恤治体乖。

生民化盗贼,田里多蒿莱。

狂澜亦既倒,纵挽不可回。

愿忍贾生泪,且进渊明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