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赠上官常用

河梁欲上手重携,冷语南湖百尺堤。

看即青云开羽翼,莫羞黄绶走尘泥。

文章炳蔚元摛凤,铓刃纵横暂割鸡。

欲识长官清净意,高堂双宇揭曹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留赠上官常用》。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

“河梁欲上手重携,冷语南湖百尺堤。”开篇两句设定了一种静谧的水乡画面。河梁,即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这里形象地用“手重携”来描绘诗人想要攀登这座桥梁时的沉重心情。随后,“冷语南湖百尺堤”则是对水景的进一步描写,通过“冷语”表达了一种淡定的、不为外界所动摇的情怀。

“看即青云开羽翼,莫羞黄绶走尘泥。”在这里,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志向和品格。青云开启,羽翼展翅,是对自由飞翔的渴望,也是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而“莫羞黄绶走尘泥”则是在告诫友人,即便是在低微的地位也不必自感羞愧,因为黄绶(即官帽上的带子)虽然沾染了世俗的尘埃,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

“文章炳蔚元摛凤,铓刃纵横暂割鸡。”这两句诗是对友人文学才能和品德的赞美。“文章炳蔚”形容文章如同日月星辰一般明亮灿烂,“元摛凤”则比喻其文采高飞,犹如凤凰展翅。接着,“铓刃纵横暂割鸡”用刀剑切割鸡肉的形象来比喻其文章锋利,如同一剑挥斩,所向披靡。

“欲识长官清净意,高堂双宇揭曹蹊。”最后两句诗是对友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朋友能在仕途中保持清净之心,而“高堂双宇揭曹蹊”则预示着朋友未来的官职将会升迁至更高的位置,生活环境也会更加宽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

雍熙真人金丹成,骑龙逍遥上太清。

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道山不为人间设,千秋长镇白玉京。

蓬莱诸仙当閒暇,相邀初作升天行。

宫殿相望金碧动,觚棱半引霄汉明。

锵金宝钥端门辟,四坐光芒炫奎壁。

换鹅何处得遗踪,临水当年应尽墨。

波澜入唐仍浩瀚,追蹑馀尘犹十百。

味入啖蔗真渐佳,力未半途多自画。

万物莫如观所聚,我生强半初相识。

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兴尽翩然欲归去,从此心骨无尘埃。

形式: 古风

途中大热

促促客行远,悠悠山路长。

南归当六月,复值此骄阳。

祝融秉炎火,清晓升扶桑。

流焰锻地精,兀兀驰涧冈。

篮舆如入焙,坐席似探汤。

睛瞳熨不醒,背汗雨洋洋。

否闷几至死,忍渴尚傍徨。

愿借万里云,蔚蔚排穹苍。

护彼三足乌,潜行天中央。

继之以冷风,淅淅吹衣裳。

岂独一身轻,与物共清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钱穆仲有高丽松扇馆中多得者以诗求之

巨鳌昂头鲸掉尾,东顾沧溟天接水。

钱公涉险如通渠,破帆一抹三千里。

岛夷之国远且偏,归来逢人语辄喜。

大荒茫茫最宜松,直从旷野连深宫。

听声卧影已不俗,况作团扇摇清风。

人情重远由来事,不贵黄金贵楛矢。

况有新诗传四方,群豪追随弄荐章。

我虽相见无所得,坐忆松鹤生微凉。

钱公治迹压张赵,偷儿破胆皆摧藏。

桴鼓不鸣已三月,凛凛霜威破残热。

从公觅扇更觅诗,愿报琼瑶无已时。

形式: 古风

高台歌

废地积为冢,昔曾游宴来。

冢废无子孙,东家砌成台。

台虽平方冢虽秃,物理废兴有往复。

相逢莫喜亦莫愁,乘兴且同台上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