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曲.八月十八夜梦至一处,长廊曲室,间以疏棂,月光射入,皎洁殊甚。极望烟汀沙渚,清旷无人居,其外平波弥迤,或言此洞庭湖也。恒有仙灵往来,见湖壖大鸟,引咮斫地者再,鸣声戛然。湖中出二女郎,短发齐肩,长眉入鬓,其一人齿尤稚,风裳水佩,绝不类尘世妆,侍者导以行,就室中款语良久。惝恍迷离,多不可晓意者。倦游招隐,其俟我于潇湘云水间乎。醒而赋之,以讯知者

湘波阔,湘波阔,清绝不胜寒。

极目长空秋渺渺,平湖如镜月如丸。人倚碧阑干。

形式: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梦境景象,充满了浪漫与幻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梦中的情境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飘渺空灵的氛围。

首先,“湘波阔,湘波阔”,开篇即以“湘”字点明地点,湘江的广阔与深邃,为整个梦境奠定了背景。接着,“清绝不胜寒”,既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心境的暗示,透露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觉。

“极目长空秋渺渺,平湖如镜月如丸”,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梦境的静谧与美丽。广阔的天空与平静的湖面,映照着圆润的月亮,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月亮比作“丸”,形象生动,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人倚碧阑干”,最后这一句则将读者的目光从广阔的自然景观拉回到人物身上,一个倚靠在碧绿栏杆上的人,仿佛是梦境中的旅人,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于超脱现实、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

收录诗词(124)

吴昌绶(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导引曲

深夜静,深夜静,云外听鸾吟。

珠佩一双逢汉女,冰弦廿五迓湘君。携手出江浔。

形式:

导引曲

重相问,重相问,娇语未分明。

依约上清诸女伴,瑶华密誓絮三生。香影澹无痕。

形式:

导引曲

留难住,留难住,归去水云乡。

霓羽蹁跹风袂举,罗纨綷縩雪肌凉。仙梦绕银潢。

形式: 押[阳]韵

南浦.倦游思返,还复淹留,忽忽又重九矣。沚老见示近词,怅然属和

归计尽蹉跎,渐秋深、怕问东篱消息。

暝色起江城,霜风紧、朔管数声吹入。

载花双楫,昔游剩与船娘说。

何处登高,空怅望云外,遥青一发。

诗人老去相逢,尚陆沈黄绶,鬓斑盈雪。

醉别不成欢,依稀似、枫荻浔阳萧瑟。

予怀渺渺,几时同谱蘋洲笛。

珍重寒香,知未晚、莫负赏心风月。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