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二)

明月可中庭,雁影沉寒水。

烹金炉冷岁华深,九鼎遗言犹在耳。

深深拨著,宿火通红。

不假一槌成大器,刈禾镰子疾如风。

形式: 偈颂

翻译

明亮的月亮照耀庭院,雁影倒映在冰冷的水中。
炉火已冷,岁月深远,古老的九鼎之言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拨动炉火,余烬通红。
无需外力就能成就大事,收割的镰刀快如疾风。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中庭:庭院中央。
雁影:大雁的倒影。
沉:沉入。
寒水:冰冷的水面。
烹金炉:烧着金炉。
冷岁华:寒冷的年华。
深:深沉。
九鼎:古代象征权威的大型铜鼎。
遗言:古人留下的训诫或遗言。
深深:深深地。
宿火:余烬。
通红:火光通红。
不假:无需借助。
一槌:一锤子。
大器:伟大的事业。
刈禾镰子:收割稻谷的镰刀。
疾如风:快得像风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秋夜画面。"明月可中庭",明亮的月光洒满庭院,显得清冷而明亮。"雁影沉寒水",大雁的影子倒映在冰冷的水中,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诗人接着写到"烹金炉冷岁华深,九鼎遗言犹在耳",暗示时光流转,岁月漫长,但古老的智慧或誓言仍然清晰在心。

"深深拨著,宿火通红",炉火虽微,却燃烧得炽热,象征着内心的热情和坚守。"不假一槌成大器",意味着无需外力,通过内在的力量和积累,可以成就大事。最后,"刈禾镰子疾如风",以农具比喻坚韧的精神,表达出锐意进取、行动迅速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哲理,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事物,传达了对时间流逝、智慧传承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三)

一雨润焦枯,大地承恩泽。黄铺?亩云,青锁郊原色。

刈禾镰子疾如风,收放全归掌握中。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

梅开的皪花,径糁模糊雪。

装点早春容,庆贺新年节。少室家风,全机漏泄。

堪笑神光不识瞥,白把一枝臂折。

有屈难伸说,无端拄杖重饶舌。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七)

弃金轮王位,尊贵不尊贵。

冻饿深雪中,冷地里短气。见明星,没巴鼻。

更言大地一切众生成正觉,吽吽,棒折也未。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一)

幕挂春烟,簟铺秋水。高枕横眠,鼻雷聒耳。

烁石流金总不知,何须殿阁薰风至。

又谁管九十日种粟烧畬,说什么十三番悟明自己。

灼然是个无惭愧,阎罗王倒退三千里。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