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同年汪谨堂尚书临黄庭内景经卷后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

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

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

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

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

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

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

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

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

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

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

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

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陈浩的诗《题同年汪谨堂尚书临黄庭内景经卷后》描绘了一幅墨花艺术的生动画面。首句“墨花四照云生壁”展现了墨色如云,晕染墙壁的意境,犹如仙气缭绕。接着,“玉版笺凝冰雪色”形容纸张洁白如冰雪,为墨花的呈现增添了高洁之感。

诗人赞美了汪谨堂尚书的书法技艺,称其作品“一粒丹砂九转成”,暗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传统的传承。“宣和题字何足疑”暗指其书法具有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时期)的高水准。随后,诗人强调了作品的价值,认为只有真正识货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神韵。

诗中通过想象,描绘了汪谨堂创作时的神游状态,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有紫微星、南岳、仙童侍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诗人感慨此卷虽历经千年仍能与名作《黄庭经》相媲美,称赞其书法艺术的卓越,并表达了自己未能亲手得到几行墨宝的遗憾,希望能向山中道士寻求答案。

整首诗以墨花为线索,赞美了书法艺术的神韵和书法家的才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敬仰和对自身未能亲炙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13)

陈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玉井莲图送马力畚之任阌乡

维扬马君志尚古,遥指扶风旧乡土。

耸身欲上太华峰,十丈花前筑书圃。

金精生水出玉泉,香穿九地达九天。

天鸡一鸣海波涌,初日正照花光鲜。

仙人倚杖顾之笑,君家去此四百年,此来倘欲寻真源。

傥然即之杳然去,惟见风叶翻田田。

君才今世岂易有,初授一官怜白首。

九州星野划雍豫,百里关河接襟肘。

侧身西望青芙蓉,略如鱼戏莲叶东。

为君把酒话往事,春风送别毋匆匆。

城南杜,赵郡苏,一贤两地称名殊。

后之视今犹视昔,有人更画《苏城图》。

我作是歌非数典,莲花妙法无尽转。

形式: 古风

寄李玉洲同年

一盏遥飞驾谪仙,赐环兼许住林泉。

梧冈凤老仍巢阁,笠泽花深好放船。

落月屋梁频夜夜,临风书札又年年。

吴淞远隔三千里,携手何时共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郧阳回舟再过重滩

送客桃花水,迎人乱石滩。

船从千丈落,春到九分残。

风幔且高卷,云山须再看。

去时新绿柳,飞絮已成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夜舟中对月书怀(其一)

楚江烟水阔,暮色横西林。

凉飙涣微波,泠然清我心。

何人隔秋浦,月下弹鸣琴。

我欲往从之,沧流杳难寻。

感此三叹息,望古怀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