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内阁白玉簪

东殿晨光喜近临,文华清露沐来深。

绣纹细辨黄千线,巾影时横玉几簪。

秋早碧阑霏雪堕,昼长赪案素香沈。

发生共荷栽培力,泽润功成副沃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林俊的《题内阁白玉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玉簪在内阁中的独特景致与寓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白玉簪的精致与高贵。

首联“东殿晨光喜近临,文华清露沐来深”,以“东殿”点出地点,暗示白玉簪置于皇宫内阁之中,而“晨光喜近临”则描绘了清晨阳光洒落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庄严的氛围。“文华清露沐来深”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雅与高洁,仿佛清露滋润着文华,赋予了白玉簪以生命与灵性。

颔联“绣纹细辨黄千线,巾影时横玉几簪”,通过“绣纹”、“黄千线”、“巾影”、“玉几簪”等细节,细致地刻画了白玉簪的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绣纹的精细与黄线的对比,巾影的动态与玉簪的静美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艺术美感。

颈联“秋早碧阑霏雪堕,昼长赪案素香沈”,将季节与时间的变化融入景物描写中,通过“秋早”、“碧阑”、“霏雪堕”、“昼长”、“赪案”、“素香沈”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日景象。霏雪的飘落与案上素香的沉寂,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

尾联“发生共荷栽培力,泽润功成副沃心”,以“发生”、“栽培力”、“泽润”、“功成”等词语,表达了对白玉簪生长与发展的赞颂,以及对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的肯定。这不仅是对白玉簪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玉簪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林侍御克相

洒尘轻雨候征轮,风范临歧付酒樽。

入手斯文烦自信,当时诸子竟谁尊。

官清似觉严成冷,任棘真看简胜繁。

立马五云高处望,文华清梦落朝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龙华感事

忆昔龙华几到门,稻田流水似江村。

帝城山色中天见,海寺钟声隔岸闻。

准办黄灯传法祖,会留遗钵付僧孙。

题诗丈室依然在,荔壁秋荒隐篆文。

形式: 七言律诗

送俞司空西湖奉使亲藩

海日扶桑动晓晴,两班环佩肃鞭声。

传来宝册宣新制,捧出银符遣上卿。

褰幰五云高处望,过家双节画中行。

礼成定与春齐到,真主垂衣业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郑双石

素风直倚廉为重,末习真收简作醇。

辅郡上烦千里寄,来贤亲办一翻人。

井中紫气家家俗,天上阳和处处春。

后杜先张还故事,幸庵元自有芳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