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玄洲精舍芝菌阁别张伯雨二首(其一)

一到茆山三日留,满山风雨过中秋。

云行松树高低见,日落涧水东西流。

外史相邀登菌阁,此身只合往瀛洲。

它年丛桂结招隐,野服愿随麋鹿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诗《宿玄洲精舍芝菌阁别张伯雨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茅山之行的所见所感。首句“一到茆山三日留”表达了对茅山美景的深深留恋,诗人逗留了三天,显然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接下来的“满山风雨过中秋”写出了在中秋时节,风雨交加的山中景色,增添了诗意的苍凉与变幻。

“云行松树高低见,日落涧水东西流”两句,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松树参差、夕阳西下、涧水潺潺的画面,富有画面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外史相邀登菌阁,此身只合往瀛洲”一句,诗人被友人邀请登上菌阁,感叹自己似乎更适合这样的隐逸生活,暗示了他对尘世生活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瀛洲”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

最后两句“它年丛桂结招隐,野服愿随麋鹿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希望在桂花盛开的季节,能再次来到这里,过上与自然为伴、随麋鹿而游的隐士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山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出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情。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宿玄洲精舍芝菌阁别张伯雨二首(其二)

竹树忽闻乾鹊鸣,明朝归计候新晴。

小楼无处有秋意,暗雨空山如海声。

叶落窗虚开鹤步,峰回路合断人行。

谁知昨夜玄洲客,剪烛题诗过二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德兴聚远楼上有宋庙书

眉山仙去风流尽,聚远楼空月色寒。

波暖东风入尊俎,夜深北斗挂阑干。

幽花野草先灵杳,铁画银钩御墨残。

不见旧时双燕子,春风几度捲帘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九华山石墨驿

马上行人思九华,飘飘高兴满天涯。

排空峭石生玄笋,落日奇峰挂赤霞。

仙掌九秋倾露屑,天河半夜碍星槎。

云中五老应招手,呼我来游太乙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至龙潭驿

野草山花知姓字,人生踪迹似浮萍。

帆冲细雨空江白,鸟没长淮远树青。

今夜故人离水驿,明朝别酒尽沙瓶。

匆匆又入丹阳去,暮鼓晨鸡已候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