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二首(其二)

亭亭脉脉太凄迷,碎擘春烟照曲溪。

别意惊看来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

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柳絮在春风中的飘逸与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柳絮的形态、情感以及其所引发的思绪一一展现。首句“亭亭脉脉太凄迷”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亭亭玉立的柳絮似乎带着深深的情意,却又显得孤独和忧伤。“碎擘春烟照曲溪”,柳絮在春日的烟雾中轻轻摇曳,映照着弯曲的小溪,画面静谧而美丽,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别意惊来看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诗人通过柳絮的飘动,暗示了离别的意味,即使是在短暂的停留,也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绮丽的情感难以平复,仿佛对过往的回忆无法忘怀。这种对离别和记忆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絮在风中和雨中的状态。风中,柳絮如同雪花般轻盈地飘舞,而雨中则容易沾湿,化为泥土,形象地表现了柳絮既美丽又脆弱的一面。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易逝。

最后,“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漂泊的无奈和哀愁。吟诗作赋,却只能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对远方的思念,而现实却是身不由己地四处漂泊,尤其是远离家乡,这种情感更加深重。整首诗通过柳絮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离别、漂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得果园寄怀之作集杜报之十二首(其一)

大雅何寥阔,先生艺绝伦。

江湖后摇落,鹰隼出风尘。

不愿论簪笏,生涯脱要津。

宽心应是酒,白发好禁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得果园寄怀之作集杜报之十二首(其二)

良会不复久,三年独此心。

艰难归故里,感动一沉吟。

人见幽居僻,真为烂漫深。

几时杯重把,秀气豁烦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喜得果园寄怀之作集杜报之十二首(其三)

故人得佳句,颇觉寄来迟。

意惬关飞动,忧端且岁时。

烟尘独长望,花柳更无私。

今日明人眼,残尊席更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喜得果园寄怀之作集杜报之十二首(其四)

万象皆春气,梅花年后多。

深知好颜色,且得慰蹉跎。

胜地初相引,古人谁得过。

不知沧海上,君子意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