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中甫使君(其三)

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

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

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

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在开始阶段展现抱负,弹奏琴声深得民心。
深渊里的鱼何必去细查,桑树上的雉鸟本就温顺。
令人叹息的是傍晚时分还在宣扬旧俗,却歌颂新的变革。
谁会成为优秀的官员典范,我希望能记录并弘扬这种美德。

注释

发轫:开始阶段。
鸣琴:弹奏琴声,比喻治理有方。
得民:深得民心。
渊鱼:深渊里的鱼,比喻底层民众。
察:细查,观察。
桑雉:桑树上的雉鸟,象征和平与驯服。
本来驯:本性就温顺。
双旌:两面旗帜,古代官员出行的标志。
暮:傍晚,暗示时间已晚。
犹歌:还在歌颂。
五裤新:可能指新的习俗或政策。
良吏:优秀的官员。
传:流传,成为典范。
斯文:这里指好的政绩和文化。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向往与赞美。"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施展抱负、为民请命之人的渴望,他们如同能演奏琴瑟之音,深受百姓喜爱。"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则是说那些在深水中游动的鱼不需要过分去观察,因为它们天性温顺,不会伤害人。

接下来的"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良之士的怀念,他们即使在晚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同那仍旧穿着破旧但却珍贵的衣衫。最后两句"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则是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传颂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他自己也想要借此展现自己的文采与胸襟。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人物的描绘和怀念,以及个人对于历史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于德才兼备、能够为民造福之人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李资政

自我交贤子,逢人重此翁。

一门传义槩,奕世积阴功。

丘壑身无恨,诗书道不穷。

定知编太史,高掩汉于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陆景渊主簿(其二)

辈行吾虽晚,交情久最亲。

湖山追胜赏,棋酒过比邻。

满眼思群彦,伤怀已二人。

君今复何往,不忍梦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陆景渊主簿(其三)

儒学咸相诟,居贤不易逢。

谈经弃燕说,阅士似蚁封。

泾渭流无杂,芝兰气自醲。

百年虽有死,我辈故情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挽南安钱知军佖(其一)

风雅犹家学,精明独吏师。

与人无轸域,于道不磷缁。

天理终堪信,乡评久更思。

见公虽已晚,恸哭为相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