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平侯思道不至

晓起发吴门,遥望天平山。

秋风吹松涛,入我衫袖寒。

白云无朝暮,好鸟声关关。

良朋期不来,独游心无欢。

驾言问名泉,高兴犹未阑。

山僧导我入,桂树聊跻攀。

我眼日已饱,我身殊未閒。

平生抱丘壑,三十驱尘凡。

尚恐豺虎剧,不敢缘其端。

愿从华阳君,五岳时往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游天平侯思道不至》。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启程前往天平山的旅程,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细腻而生动。

首句“晓起发吴门,遥望天平山”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清晨自吴门出发,远眺天平山,预示着一场充满期待的旅行即将展开。接着,“秋风吹松涛,入我衫袖寒”描绘了秋风拂过松林,松涛阵阵,寒意透过衣袖,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寂。

“白云无朝暮,好鸟声关关”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和谐,白云飘渺,不分昼夜,好鸟鸣叫,声音悦耳动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良朋期不来,独游心无欢”表达了诗人独自出游时的寂寞与失落感,虽然美景在前,但缺少知音相伴,使得旅途中的欢愉大打折扣。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驾言问名泉,高兴犹未阑”转而描述诗人探访名泉的兴致,尽管旅途中有孤独,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仍然让他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这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精神满足的一面。

“山僧导我入,桂树聊跻攀”写出了在山僧的引导下,诗人深入山林,攀爬桂树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我眼日已饱,我身殊未閒”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满足与对身心的自我反思。尽管眼睛饱览了美景,但心灵依然渴望更多的体验与成长。

最后,“平生抱丘壑,三十驱尘凡”回顾了诗人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即怀抱山水,远离世俗的纷扰。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尚恐豺虎剧,不敢缘其端”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担忧与谨慎,担心社会的险恶影响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反映了诗人既向往自然,又关注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

“愿从华阳君,五岳时往还”以华阳君为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神灵或隐士一同游历五岳的愿望,追求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居杭旬月迟王员外不克先赴闽州

昔我违京师,秋月始生魄。

今我离越鄙,冻雪迷广莫。

良晤无久期,达节守驹隙。与子同?波,复作中路拆。

上天黑猿啸,下水白蜃斥。

如何临岁晚,乃尔事行役。

寒日下荒芜,云林正萧槭。

樯乌旦暮转,遂有川涂隔。

悠悠泬寥天,切切风雨夕。

神交谅不爽,万里日亲炙。

形式: 古风

梦戴寅仲二首(其一)

之子不可作,壶公无春姿。

毗陵江水深,游魂归未归。

风波闄汝东,虎豹咆汝西。

北走限冰雪,南征多蝮蛇。

年少死道路,斯人更流离。

何以入我梦,明我长相思。

万壑真淼茫,三泉苦隇䧅。

天高猿鹤冷,尚有钟山疑。

形式: 古风

梦戴寅仲二首(其二)

交游满江汉,谁复更如子。

读书京华尘,相看忍羁旅。

诉心风雨夕,潦草各别去。

云胡大宛种,一蹶千里路。

朝陟洞庭山,山远不可处。

暮航太湖水,水阔不可渡。

精灵复何为,白璧已黄土。

落月哀杜鹃,切切复延伫。

形式: 古风

寄思道二首(其一)

中岁倦六籍,出门事远游。

远游于何之,五岳还三洲。

一雁云中鸣,诉诉如有求。

芒鞋岁月晏,得垒东海头。

谈文竟晨夕,亦足销吾忧。

相期每自励,志决天河流。

阨运当奈何,捷径不可由。

凤鸟化枭鸱,累乎行当休。

南湖烟水阔,去去狎白鸥。

失得勿复道,上溯多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