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居简师韵(其二)

忆昔相寻处,时今可更么。

春愁侵磊隗,晚步隔坡陀。

风入唐声妥,山函蜀气多。

一春听尽雨,此意与谁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回忆起当初寻找你的地方,现在还能再次相遇吗?
春天的忧愁侵袭着我的心,傍晚散步在起伏的山坡上。
风带着唐代的韵律轻轻吹过,山中蕴含着蜀地的气息丰富。
整个春天都在倾听雨声,这份心情又能与谁分享呢?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
相寻处:寻找你的地方。
时今:现在。
可更么:还能再次吗。
春愁:春天的忧郁。
磊隗:形容心情烦乱。
晚步:傍晚散步。
隔坡陀:在起伏的山坡上。
风入唐声妥:风带着唐代的音乐节奏。
妥:和谐,顺畅。
山函蜀气多:山中充满了蜀地的气息。
一春:整个春天。
听尽雨:倾听雨声。
此意:这种心情。
与谁歌:与谁分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似孙所作的《和居简师韵(其二)》。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下的感慨。"忆昔相寻处"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与友人共游之处的怀念,"时今可更么"则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接下来的"春愁侵磊隗,晚步隔坡陀"描绘了春天的愁绪和傍晚独自漫步的孤寂,"风入唐声妥,山函蜀气多"借风声和山势抒发了浓厚的情感,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或远方的思念。

"一春听尽雨"写尽了春天的绵绵细雨,可能是诗人内心愁绪的象征,而最后一句"此意与谁歌"则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人能理解或共鸣的情感。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和居简师韵(其一)

恨不相从早,分渠月半寮。

墨飞春涧石,茶衮夕铛潮。

诗到如今瘦,情从此处消。

为君料理极,参透碧寥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济钱清江

潮分残力引船飞,一道浮晖入杳微。

可惜梅皆容易落,相将雁又接连归。

依前清洛情犹在,觉道离骚事已非。

倚枕但看王导传,困来不复解春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赵嘉父送松江蟹

青天肯为蟹飞霜,蟹亦贪诗老更狂。

枫叶已随诗共冷,菊花能为酒先忙。

平生尔雅谁能熟,此去玄经孰敢荒。

剪去吴淞半江水,渔翁不敢叫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赵嘉甫致松江蟹

雁知枫已落松江,催得书来急蟹纲。

消一两螯如斲雪,强三百橘未经霜。

无诗莫学天随子,有酒当呼吏部郎。

不解持经聊戒杀,省嫌无板去烧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