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太师

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议和生,议战死。

生国雠,死国耻。两太师,竟谁是?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两太师》,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和议”与“战死”的两种不同结局,揭示了和谈与战争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复杂影响。

首句“塞外蒙尘走天子”描绘了战乱时期,皇帝被迫逃亡的场景,暗示了和议可能是在战败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接着,“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则揭示了和议背后的残酷现实,即一些人为了达成和平,牺牲了前线将领的性命。

“议和生,议战死”进一步强调了和战两种决策的截然不同命运,和议可能导致生存,而战死则是对国家荣誉的捍卫。最后两句“生国雠,死国耻”表达了诗人对和议可能导致苟且偷安,忘记复仇雪耻的深深忧虑。

诗的结尾“两太师,竟谁是?”以质问的方式,对两位太师(可能是代表和战两派的权臣)的行为提出了质疑,究竟是追求和平的生存者还是无视国家荣誉的牺牲者?这句疑问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决策的深度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展现了对和战问题的深刻剖析。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金字牌

金字牌,从天来。

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

声如雷,震三陲,幽蓟已复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

天下事,安有此。国之亡,嗟晚矣。

形式: 乐府曲辞

三字狱

朋党谪,天下惜。惜不惜,贬李迪。三字狱,天下服。

服不服,杀武穆。

奸臣败国不畏天,区区物论真无权。

崖州一死差快意,遗恨施郎马前刺。

形式: 乐府曲辞

参谋事

新将代,旧将去。参谋来,军有主。受命犒,不受战。

参谋行,真独断。

宋家养兵二百秋,大功竟属书生收,翻令愧死刘扬州。

君不见陕西归来笏画地,遗恨他年六州弃。

形式: 乐府曲辞

千金赠

相门深深夜半扃,百年恩重千金轻。

二人辞受本同情,君王但赏辞金名。

呜呼一桧死,一桧生。

君王孤立臣为朋,谁哉更问胡邦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