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陵阳云山阁寄上吴尹

云山高阁倚危墙,晚意无穷在渺茫。

极望不知云几许,满空惟见雁交相。

与谁把酒邀明月,独自吟诗到夕阳。

因念平台有佳兴,邹生枚叟奉梁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云山高阁倚着危墙,傍晚的情思无边无际在迷茫中漫延。
极目远眺,看不清云彩究竟有多深,天空中只有大雁成群结队地飞翔。
想和谁一同举杯对月,却只能独自吟诗直到夕阳西下。
回想起往昔平台上的美好时光,邹生枚叟曾为梁王献上才情。

注释

高阁:高耸的楼阁。
危墙:陡峭的墙壁。
渺茫:广阔而模糊,形容视野开阔但远处景象不清晰。
云几许:云彩有多少,比喻远方。
雁交相:大雁成群结队。
把酒:端起酒杯。
吟诗:作诗或朗诵诗歌。
平台:古代的亭台或聚会场所。
邹生枚叟:泛指有才华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文学人物。
梁王:古代诸侯国君,此处可能代指尊贵的主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远的云山阁楼,诗人站在危墙之上,遥望着晚意无穷的大自然景象。诗中的“晚意”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情趣,而“渺茫”则形容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

“极望不知云几许”,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云彩深度的好奇与迷惘。这里的“极望”是指极目所及之处,“云几许”则是在询问云层的深浅,但却无法得知,显露出一种超越现实感官的探索。

接下来的“满空惟见雁交相”,则描绘了诗人在这广阔天地中,只能看到高空中大雁翱翔,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孤独与自由。这里的“满空”强调了视野的宽广,而“雁交相”则是对远方大雁飞行景象的生动描绘。

诗人随后提到“与谁把酒邀明月,独自吟诗到夕阳”,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共同赏月饮酒的知己,但最终还是只有自己一人在傍晚时分吟诵着诗篇,直至夕阳西下。

最后,“因念平台有佳兴,邹生枚叟奉梁王”,则是诗人因为思念那座云山阁楼上的美好时光,而提及了历史上几位名士,如邹阳、枚乘等,他们曾经游历于梁国(即今天的河南一带),并奉行过梁王的命令。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与古代文化交流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自由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飞翔的心境。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答马子山节推见寄

曾陪参画从櫜鞬,文雅当时最盛传。

玉挂好风横饮簟,翠漪明月漾吟船。

石渠金马余何者,绿水红莲子尚然。

好养江边鸿渐翼,诏书非久下菑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紫骝马

翩翩紫骝马,烂烂黄金鞍。

流水四蹄急,飞星双目寒。

拥头青玉釳,蔽臆彩丝鞶。

谁取交州鼓,摸将骨去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谢许判官惠茶图茶诗

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

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尽将为远赠,留与作闲资。

便觉新来癖,浑如陆季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谢夏文州寄金线狨

天地生奇兽,朝廷宠近臣。

覆鞍须用此,投网为何人。

梨栗恩虽厚,云山梦想频。

烦君远相惠,时为一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