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饥篇赠程守(其二)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已燃薪禦冻,仍用楮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赈饥篇赠程守(其二)》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描绘了在饥荒时期,官府发放粮食救济灾民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灾民们在得到食物后的喜悦与生活改善的场景。

首句“乞得诸仓粟”,点明了粮食来源,是官府从仓库中分发的粮食。接着,“流民获所依”一句,强调了这些粮食对于流浪百姓的重要性,他们因此有了依靠和生存的希望。

“已燃薪禦冻,仍用楮为衣。”描述了灾民们的生活状态。在寒冷的冬天,他们点燃柴火取暖,用楮树皮自制衣物以抵御严寒。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灾民们在极端条件下的艰苦生活。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进一步描绘了粮食对灾民身体状况的积极影响。在得到食物后,病弱的身体得到了温暖,瘦弱的肌肉也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健康状态。这不仅体现了物质上的救济,更触及到了精神层面的慰藉。

最后,“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表达了灾民们在得到帮助后,暂时忘记了对家乡的思念,安心于当前的生活。这句话既是对灾民心理状态的描绘,也是对官府善政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古代社会中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通过发放粮食等措施对灾民进行救助的场景,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送山阳宰高奉议

大夫归旆暖摇春,正好浮淮向汴津。

一片青山迎去棹,两堤芳草伴行人。

当官事业今弥劭,满橐文章老更新。

记取吾乡蒙实惠,吟翁亦是旧编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吴坦求

清风门外客移船,南郭衰翁但惘然。

未吐赤心无限事,重寻皓首几何年。

茶须饱饭吞甘溜,酒便空心注玉泉。

醉倒淮东郑云叟,吟哦声调入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颖叔

一从西郭恩初重,又至南庠义更深。

自恨杜微无所听,若忘龚遂是何心。

已知霜露情弥感,更值淮湖气作阴。

昨夜起来无月色,谁知我为蒋公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答李闳中节推

王家池上芙蓉客,曾把新诗赠野人。

不道形骸成土木,却言风月长精神。

凡禽易识甘题凤,野兽难分误比麟。

努力唱歌酬不得,枉教白雪落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