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惊枯苇白花浮,欲下横桥晚更留。
惆怅不逢吴季子,一溪寒水带烟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风惊枯苇白花浮"中,"风惊枯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秋风对枯黄水草的影响,而"白花浮"则可能指的是落叶或是某种植物的白色花朵在水面上飘浮,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幽远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悲凉的情感。
接下来的"欲下横桥晚更留"中,"横桥"常见于江南水乡,是连接两岸的小桥。诗人表达了想要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中多待一会儿的心情,这里的"晚更留"暗示了一种不舍得离开的惆怅。
第三句"惆怅不逢吴季子"中的"吴季子"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理想人物,或者是一位朋友。这里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无法与之相见的遗憾和哀愁。
最后一句"一溪寒水带烟流"则继续描绘了秋冬交接时节的景色。"一溪寒水"给人以清冷孤寂的感觉,而"带烟流"可能是由于水面上的薄雾或者是远处山峦中的轻纱,这些都是自然界在转季时所呈现的奇妙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秋末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不舍的心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一种对友人的怀念和相见难得的哀愁。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而又富有画面感的秋诗。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当年册府仰才华,一跌青云万里赊。
白首却来莲社里,幅巾缁褐诵楞伽。
山空坠石咽寒溪,雨湿浮云晚更低。
不见萧屯刘处士,年年清梦绕瓜畦。
结茅同隐水云间,何日柴车不往还。
忆得松林长啸罢,归时明月遍秋山。
满空寒雨杂飞烟,湖上先生拥褐眠。
借问茅斋容客否,夜灯相伴读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