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次甫

送子游东岳,五月渡长淮。

谁言独往人,中道临常乖。

乘流岂不返,何以安予怀。

一诺重平生,三年今始谐。

心期在山水,所贵敦朋侪。

秋日动遐思,良夜閒高斋。

萤火照裳衣,蟋蟀鸣庭阶。

何时披素襟,一笑遗形骸。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冯惟敏的作品《东郭次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送子游东岳,五月渡长淮”,开篇即点明了送别友人前往东岳(泰山)的场景,五月时节,友人过长淮(淮河),踏上旅程。这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与地点,也预示了离别的氛围。

接着,“谁言独往人,中道临常乖”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独自远行的担忧与不舍。诗人似乎在问,谁说独自前行的人不会遇到意外?这句中的“中道”和“常乖”暗示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可能遭遇的困难。

“乘流岂不返,何以安予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友人的远行,诗人既希望友人能顺利返回,又担心友人的安全,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一诺重平生,三年今始谐”两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承诺的重要性。诗人感慨,一个承诺胜过一生的交情,而这次友人终于实现了三年前的约定,这份喜悦与感慨交织在一起。

“心期在山水,所贵敦朋侪”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重视。他认为,与朋友共赏山水之美,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秋日动遐思,良夜閒高斋”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友人在秋日夜晚,独坐高斋,思绪万千的情景。这种情景既是对友人孤独的想象,也是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思考。

“萤火照裳衣,蟋蟀鸣庭阶”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友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萤火虫的微光与庭院中蟋蟀的鸣叫,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

最后,“何时披素襟,一笑遗形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友人相聚,抛开世俗的束缚,共享欢笑,忘却一切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旅途、友情、自然景色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

冯惟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冯惟重弟。嘉靖十六年举人。官保定通判。能诗文,尤工乐府。所著杂剧《梁状元不伏老》盛行于时。有《山堂词稿》、《击节余音》

  • 字:汝行
  • 号:海浮
  • 籍贯:明山东临朐
  • 生卒年:1511—1590

相关古诗词

吴郎坐见人饷衣香戏赠

湘君搴薜荔,魏帝采蘼芜。

盘龙连理带,翠凤合欢襦。

不能机上织,学作府中趋。

定知香十里,终然倾五都。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书扇赠王少华

古人有遗言,惟白可受采。

齐纨变蝉雀,昭质复安在。

愿持君子心,如月初离海。

太空无纤翳,淳白终不改。

四海扬仁风,苍生良有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感兴(其一)

天员不中规,地方不中矩。

人生天地间,安得无龃龉。

仲尼屡放逐,颜回苦贫窭。

贤哲不偶时,古今那可数。

达士贵乐天,仁人亦安土。

勉哉宣令德,庶以表千古。

形式: 古风

感兴(其二)

鸿雁万里来,翩翩渡彭蠡。

海燕去何之,秋风辞故垒。

去亦不足悲,来亦不足喜。

物性各有适,景光一何驶。

运至畴不兴,时过亦云止。

世事俱茫茫,静坐观无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