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蔡久轩(其一)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道学的传承如同家族延续,众多儒家学者谁能比得上它的深远渊源。
追溯到铜川之上哪个家族的世系,程家的门第只传给弟弟和兄长。
后人必定会尊崇他们的学问,但在当时,并非所有言论都被完全采纳。
四书的影响力遍布天地之间,可惜未能像《鲁论》那样广泛流传。

注释

道学:指儒家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宋明理学。
渊源:比喻学问的深厚根基或历史传承。
铜川:可能是指古代的地名,也可能象征着久远的历史。
程氏之门:指程颐、程颢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
弟昆:弟弟和兄长,这里特指程颐和程颢。
尊所学:尊重并推崇他们的学术成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儒家经典著作。
鲁论:《论语》的另一种称呼,因其编纂者孔子为鲁国人而得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势卿的作品,名为《挽蔡久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道学和儒家思想的诗篇。诗中的“道学相承祖子孙”表达了对道统传承的重视,而“诸儒谁得似渊源”则是在探讨哪位儒者能够像孔子的渊博学问一样深邃。

接下来的两句“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表明了诗人对北宋时期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推崇。他们是当时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铜川而上”则可能指的是程氏兄弟居住的地方。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一定会认可并尊崇这些学问的信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些思想的接受程度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最后,“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则是在赞美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思想未能广泛传播和应用的遗憾,尤其是对于鲁地(孔子的故乡,即今山东曲阜一带)的儒学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特别是道学传统的尊崇,以及对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中推广和实践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士大夫对于复兴儒学、弘扬道统的热忱之情。

收录诗词(17)

吴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阙致语

镐燕云开纪诞辰,括山人即华封人。

圣明天子千秋节,帖泰时年半月春。

龙左角占农事好,殿西头喜捷书频。

小臣有录如金鉴,愿献吾君德日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丞相(其一)

六月麟书雨作霖,生贤此际见天心。

江都分洒虽名世,莘野商霖始见今。

门馆无□仪表正,经纶有道本原深。

正人命脉家常主,一念公忱朋盍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寿周丞相益公(其四)

昨丙辰年相魏公,当时克敌首归功。

何如手补天西漏,仍更神驱塞北空。

一隙暇时关国祚,十分重任赖臣忠。

天生贤佐兴王业,正看周诗六月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宗室

海珠吐月海水红,翠竹岩近蓬莱宫。

晨游东华天帝所,望舒前导参丰隆。

帝曰炎图亿万载,往哉汝谐盘石宗。

授之虹玉金斗印,一佛出世群仙从。

麟兮定兮已为瑞,綵袖接武葛氏龙。

忆昔京畿得贤辅,胥涛欲齧粒食空。

百万生灵衽席上,三日事业方寸中。

至今途歌与里咏,活民生佛称我公。

公侯衮衮世罕有,初心本愿皆阴功。

枌榆社内木连理,华萼楼间天九重。

邦臣未识买臣贵,天子应知刘向忠。

未央前殿催元会,天诏传宣一字封。

武夷之山三十六,仆居八曲鼓子峰。

白马仙人向我说,高牙今驻秦甬东。

起看梅花玉的皪,记得诞日今重逢。

去年已献鹤飞曲,今年作诗尤未工。

一年一轴从今始,邺架轴少诗无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