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诗人以石羊和枯冢作为开篇,暗示了历史遗迹的荒芜。"荒郊石羊眠不起"形象地写出石羊孤独地躺在野外,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但已无人问津。"枯冢累累各相似"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衰败与寂寥,众多的坟墓形态相同,象征着无尽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提及海陵冤骨无人收,表达了对逝者无处安息的同情,以及对后人遗忘历史的忧虑。"岂有儿孙来擘纸"暗示了这些英雄的后代并未铭记他们的事迹,使得历史的传承显得尤为悲凉。
诗人通过"几堆空土效曹瞒,百战江南帝徐李",将历史人物曹操(曹瞒)与江南的徐氏、李氏帝王相提并论,暗示他们曾在此地征战,争夺天下。然而,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坟墓,令人感叹世事无常。
最后,"龙山突兀表忠祠,至今父老思钱氏"点出当地有一座纪念忠臣的钱氏的祠堂,虽然历经岁月,但仍然能触动当地父老的情感,体现出人们对忠诚与英勇的敬仰,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荒郊古迹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感慨和对后人责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