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二)

野外初凉冷,征衫亦未重。

檀栾溪上竹,勃窣道边榕。

秋意撩人切,岚光泼眼浓。

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野外的秋意刚刚转凉,身上的衣服还不算厚重。
溪边的檀栾竹林青翠,路边的榕树婆娑摇曳。
秋天的气息强烈地吸引着人,山岚的光影浓郁得仿佛能泼洒进眼睛。
我想要再去寻找那座天竺寺,再次回忆起这座高耸的山峰。

注释

野外:指远离城市或村庄的自然环境。
初凉:刚感受到的微凉秋意。
征衫:远行者的衣服。
檀栾:形容竹子青翠繁茂。
溪上:在溪流旁边。
勃窣:形容树木随风摇摆的样子。
岚光:山间的雾气或光影。
泼眼浓:强烈而鲜明,直入眼帘。
天竺寺: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寺庙,天竺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高峰:高山。

鉴赏

这首宋诗《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二)》是喻良能所作,描绘了初秋野外的清新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野外初凉冷”写出了季节转换,野外的凉意开始显现,而“征衫亦未重”则暗示诗人旅途中的轻装简行。接下来,“檀栾溪上竹”与“勃窣道边榕”通过描绘溪边翠竹与路边婆娑的大榕树,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秋意撩人切”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切感受,既有淡淡的哀愁,又有欣赏之情。“岚光泼眼浓”则运用拟人手法,形容山岚之色浓厚如泼墨,给人以视觉冲击,强化了秋天的韵味。最后两句“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诗人决定前往天竺寺,但途中不禁回想起这一路所见的高峰,流露出对眼前景色的留恋和对寺庙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野外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喜爱。

收录诗词(864)

喻良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真隐至枕峰寺(其一)

南国清秋杪,长林翠霭重。

懒黄千顷稻,深碧万株榕。

峡水风前急,方山雨后浓。

征鞍何所憩,萧寺枕孤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石井

山右最佳处,有泉生石傍。

虚明秋后月,清冷雪前霜。

鳗井真牛后,龙湫可雁行。

濯缨仍漱齿,政尔不能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立秋日迓宣谕中丞奉怀宋嗣宗

绣斧离朝右,羸骖走道周。

侵星宵不寐,曝日夕初休。

天地方炎暑,山林漫早秋。

广文官舍静,应念汗交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

羽客相携六一泉,炎歊立变晓凉天。

陈朝古桧参天瘦,和靖孤坟傍竹偏。

却向苏堤剥新芡,更寻萧寺听寒蝉。

长吟小醉归来晚,足底清风似欲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