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日接本师和尚示札

五月天山鸿雁回,披衣三拜寸椷开。

一条楖栗欣犹健,万里乡关嗟已灰。

座下半成忠义鬼,峰头空剩雨花台。

人间自是浮云过,檐雀风铃亦助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接到本师和尚书信时的复杂心情与深沉感慨。首句“五月天山鸿雁回”,以五月天山之景起笔,借鸿雁南归象征时光流转与情感的牵绊,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接着,“披衣三拜寸椷开”一句,通过诗人对书信的恭敬态度,展现了他对师长的尊敬与内心的激动。

“一条楖栗欣犹健,万里乡关嗟已灰。”这一联运用对比手法,前句写楖栗(一种果实)虽小却生机勃勃,后句则感叹远在万里之外的故乡已成废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战乱的无奈与哀伤。

“座下半成忠义鬼,峰头空剩雨花台。”此句将悲情推向高潮,暗示在座之人皆因战乱而成为忠义之士,峰头的雨花台则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牺牲。

最后,“人间自是浮云过,檐雀风铃亦助哀。”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表示尽管人间事如浮云般变幻无常,但内心的哀伤却难以消散,连檐上的雀鸟与风铃也仿佛在为逝去的生命哀悼,增添了诗作的凄美与深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师长的敬仰,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的哀叹,也有对生命脆弱与自然永恒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丽中法兄

阔别何年思杳茫,一声孤雁泪淋?。

想当乱极悲亲在,共爱恩深见国亡。

书信竟无通远塞,烽烟曾否到禅房。

旧时相识多新鬼,只恐身存已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即事

吴楚东南舞白题,庾关安得一丸泥。

三岔河畔羝难乳,五石城中马又嘶。

血浸花田新鬼闹,书传沙碛老猿啼。

何时重踏曹溪路,祇恐禅宫草亦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得博罗信三首(其一)

八年不见罗浮信,阖邑惊闻一聚尘。

共向故君辞世上,独留病弟哭江滨。

白山黑水愁孤衲,国破家亡老逐臣。

纵使生还心更苦,皇天何处问原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得博罗信三首(其二)

莫怨穹苍太不仁,万方此日总成尘。

恩深累代心何憾,命尽全家泪又新。

残日沉山犹望旦,落花辞榭永无春。

寻思最苦身仍在,黯黯风沙愁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