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
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
冷角吹乡泪,乾榆落梦床。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的萧瑟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刻画,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开篇两句,设定了一个荒凉而又充满历史氛围的边塞景象。这里的“空迹”指的是广阔无垠的戈壁或沙漠,而“昼苍茫”则形容日光下的辽阔景色。“沙腥古战场”则点明了这片土地曾经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了生活状态的描写。“逢春多霰雪”指的是边塞地区春天时常降临的冰雹或雪花,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业活动受到限制,而“生计在牛羊”则表明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畜牧业。
“冷角吹乡泪,乾榆落梦床。”这里,“冷角”指的是边塞的寒风,诗人被这凄厉的风声所触动,感慨之情溢于言表。“乾榆”常用来形容枯萎的树枝,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的心境,如同那些失去了生机的树木。而“落梦床”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奈。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末尾两句,诗人自称为“山水客”,表达了他对于这片边塞之地的一种归属感。最后一句“谁谓到渔阳”则是对自己流落到这个地方的无奈和询问,渔阳通常指的是远离中原的地方,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边塞行吏的孤独、忧伤以及对于故乡的无限思念。
不详
远来朝凤阙,归去恋元侯。
穷秋朔风起,沧海愁阴涨。
虏骑掠河南,汉兵屯灞上。
羽书惊沙漠,刁斗喧亭障。
关塞何苍茫,遥烽递相望。
弱龄负奇节,侠客多招访。
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
拔剑照霜白,怒发冲冠壮。
会立万里功,视君封侯相。
知疑奸叟谤,闲与情人话。
犹是别时灯,不眠同此夜。
寒灯扬晓焰,重屋惊春雨。
应想远行人,路逢泥泞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