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折杨柳歌(其五)》由明代诗人胡俨所作,通过“宝镜久不磨,尘翳如浮云”这一开篇,巧妙地将人生比喻为一面需要精心打磨的镜子,暗示了个体在经历岁月的沉淀后,内心世界的清晰与否如同镜子的明亮程度。尘垢与浮云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外界干扰和内心的迷茫状态,引人深思。
“荧荧当奈何”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面对内心的模糊与外界的干扰,人们似乎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灵世界逐渐被尘埃遮蔽。接下来,“折杨柳,中心徒自知,宁复论妍丑”则以折柳为喻,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折柳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但真正的美丑,只有内心深处才能真正感知,外界的评价与赞美并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的价值。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的主题,鼓励读者深入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价值和美的定义,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评价或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