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其五)薛堰通津

薛堰归何处,披图想具区。

古来探本论,无欠也无馀。

形式: 五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其五)薛堰通津》中的第五首。薛堰,位于江苏常州,是古代重要的水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薛堰源头的追溯和对自然规律探索的思考。"归何处"暗示了诗人对薛堰源头的好奇与追寻,"披图想具区"则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薛堰流域的地图,展现出对地域历史的沉思。

"古来探本论"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探讨事物的根本原理,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既无欠缺也无多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法自然的思想。诗人通过对薛堰的描绘,寓言般地传达了对世间万事万物本质的理解,强调了平衡和谐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薛堰为载体,融合了地理、历史与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2130)

陈献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其六)亭山夕照

亭山不可喻,华顶凌天台。

卑高本自形,夕照从西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其七)庙墩灵迹

救溺如救火,造次遂捐生。

金陵人去远,拗鬼不来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其八)板桥书屋

板桥蔼吾伊,名称已盖世。

谁云龟山月,不照新堂睡。

形式: 五言绝句

答无锡诸友

碧玉通书久,青天感兴新。

江门动秋思,聊因寄远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