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夜不寐(其十九)》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诗人对气节与文章的深刻见解,以及对才华横溢之士在官场中的期待与赞赏。
首联“气节文章世两难,真宜才子作言官”,开篇即点明了气节与文章在世间难能可贵,尤其适合才华出众的才子担任谏官之职,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正直言的向往。
颔联“时英争睹囊中草,大吏犹钦柱后冠”,进一步描绘了才子们才华横溢的形象,他们如同囊中珍藏的宝草,令人瞩目;而大官们则对这些才子的智慧和勇气表示钦佩,暗示了才子们在官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颈联“按晋河山殊借色,趋朝霜雪正生寒”,以晋代的典故,比喻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政治环境的严峻和复杂,即使在寒冷的霜雪中,才子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尾联“共知足副澄清志,不忝鸣阳一凤看”,表达了对才子们能够实现自己澄清世风、净化社会的志向的肯定,同时以“鸣阳一凤”为喻,赞美他们如同凤凰般卓越,不仅不愧于自己的理想追求,更是在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风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气节、文章、才华、官场等多个层面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公正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才华横溢之士在复杂政治环境中坚持自我、追求正义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