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次九日韵

问讯西南戍,提封莫远开。

休传通蜀道,端可弃轮台。

拟上平戎策,惭无属国才。

何须千里马,远自渥洼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向西南边疆的守军问候,边境不要轻易扩展。
不要随意传播通过蜀道的消息,完全可以放弃对轮台的占领。
我打算呈上平定战乱的计策,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像苏武那样的才能。
无需寻找千里马,它们自然会从像渥洼池那样适合的地方出现。

注释

问讯:问候,询问。
戍:守卫边疆的军队。
提封:边境线。
莫:不要。
远开:过分扩张。
通蜀道:通往蜀地的道路。
端:确实,完全。
弃轮台:放弃对轮台的控制。
拟:打算,计划。
平戎策:平定战乱的策略。
惭:感到惭愧。
属国才:像苏武那样的使节才能。
何须:何必需要。
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渥洼:古代的著名产马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在边塞的孤独与寂寞,通过对西南边关的询问和思念,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无所事事的情感。在诗中,“提封莫远开”表现了对边关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而“休传通蜀道”则是放弃了通过蜀道与外界沟通的渴望,这两句透露了作者对现状的无奈。

“端可弃轮台”中的“轮台”可能指的是古代边塞的瞭望建筑,诗人提到可以将其废弃不用,暗示了一种放弃和失落感。接着,“拟上平戎策”显示了诗人对于军事战略或是国家大计有一定的思考和规划,但“惭无属国才”则流露出一种自卑之情,觉得自己没有能够为国家所用的大才。

最后两句“何须千里马,远自渥洼来”中,“千里马”常被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物,而“渥洼”可能指的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诗人问道,为何还需要那些才能卓越、能够从遥远地方赶来的英雄豪杰呢?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也是一种对现实无为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我价值的追问,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初来东里

乘流从此去,河汉失清都。

送骑沙边散,征帆雨外孤。

挟雌栖陇雉,生子哺巢乌。

宇宙将安往,飘飘尽畏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别饰道二十弟

少傅三朝老,文章壮九州。

赋诗资政殿,赐字太清楼。

拔烛辞轩陛,簪花近冕旒。

庆门吾老矣,华国汝能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饰道二十弟

飘零南北一衰门,知是澶渊五世孙。

嗟我独无兄弟在,怜君尚有典型存。

老身素苦贫常瘦,病目仍缘哭转昏。

他日汝归驰驷马,访吾肯过浣花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别昭德弟怆然伤怀

吾庐去汝到何期,四十年间此别离。

合抱树元从旧种,几丛菊始自新移。

老无兄弟飘零日,远有公卿旷绝时。

努力不思勤负米,欲求三径可从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