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吴冲卿秋虫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

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

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徊徨。

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

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

下民唯力穑,不见田畴荒。

岂知裒敛人,督责务健强。

所以机中女,心斗日月光。

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

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

吴侯当厅时,静坐爱初凉。

方将同佳人,欢乐举杯觞。

繁鸣杂螇螰,感怆情不皇。

况蒙朝家恩,兄弟登俊良。

意虑宜恤物,以慰众所望。

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梧桐叶还未老,露珠滴落在玉井的床沿。
秋天的虫鸣像官吏催促,促织为何这般匆忙。
细长的丝线在织布机上穿梭,深夜却成了老鼠的悲伤。
织妇半夜起身,投掷梭子,心中犹豫彷徨。
哪能听见草丛中的声音,她的悲痛如同心头的灼烧。
天子本明智圣明,心思如同陶唐时代的淳朴。
百姓只知尽力耕种,田野并未荒芜。
却不知苛捐杂税之人,督促苛刻,要求严苛。
因此,织布机上的女子,内心斗争如同日月争辉。
每年的租税繁多,吵闹声早已司空见惯。
可悲啊,天下的人们,无不是因这些而受伤害。
吴侯在厅堂静坐,享受初秋的清凉。
正要与佳人共饮,欢庆的酒杯在手。
虫鸣声嘈杂,他的心情凄凉。
更何况蒙受朝廷恩典,兄弟们都出类拔萃。
他应当体恤万物,以满足众人的期待。
今日的这篇秋虫诗,与七月的篇章并无不同。

注释

玉井床:形容井边的设施,可能是指井栏。
里胥:古代地方小吏,此处比喻秋虫的叫声。
促织:蟋蟀,古人常用来比喻织女。
膏入:比喻痛苦深入骨髓。
陶唐:传说中的远古盛世。
裒敛:搜刮、敛取。
机中女:指织女。
租税:古代农民向政府缴纳的赋税。
朝家:朝廷。
七月章:可能指古代的诗歌篇章,七月是农事繁忙的季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吴冲卿秋虫》,通过对秋虫鸣叫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民生疾苦。首句“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写出了秋夜的宁静,但紧接着的“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则以比喻手法,将秋虫比作催租的官吏,形象地表达了百姓因苛捐杂税而生活的艰辛。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进一步揭示了织妇的生活困境,夜晚还要面对老鼠侵扰,而“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徘徊”则写出她们深夜劳作的辛劳。诗人通过“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控诉了统治者的苛政导致民生凋敝。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朝廷官员的不作为,“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暗示现实中天子虽号称明圣,但未能体恤民情。他指出农民辛勤耕种,田畴却仍见荒芜,皆因“裒敛人,督责务健强”。这使得织女们“心斗日月光”,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压力。

最后,诗人借“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并以“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发出对全社会的悲叹。结尾处,诗人对比了自己的生活与百姓的困苦,吴侯“静坐爱初凉”享受清凉,而他却因忧虑民生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公正和仁政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秋虫的鸣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奇哉王右军,下笔若神圣。

长戈与伏弩,无不从号令。

贤豪虽林立,帖敛孰敢竞。

师徒气扬扬,龙虎旗正正。

胜声塞宇宙,自昔无此盛。

赫赫犹至今,琐琐曷云并。

崇崇中秘书,济济士游泳。

墨宝收盈厨,来观遇已横。

始知前人迹,镌多自失劲。

纸素傥未坏,万古传莫竟。

一从归人间,梦寐不能更。

但愧将短才,辄尔接高咏。

何羞赵壹穷,自有钟嵘评。

尝闻曹将军,尚谙赋竞病。

我生群俊末,贫贱亦足庆。

文成终愧君,铅刀值枯梗。

形式: 古风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

我从江南来,挂席江上正。

轻舟自行速,不与风力竞。

乃省少时学,强勉无佳兴。

初如弄机杼,未解布丝经。

利器昧其时,或反授人柄。

及亲贤豪游,所尚志已定。

不厌朝市喧,不须山林静。

不为煦煦妍,不为严严冰。

遇物理自畅,区处剧操令。

仍类楚野竹,忽从孤根迸。

便成翠琅玕,久与风霜硬。

虽然达吾真,谁复究毕竟。

世间忘坦途,尽欲求密径。

哂我是迂疏,宜乎今蹭蹬。

蹭蹬诚可嗟,所偶亦已并。

晚逢二三友,喜饮恨多病。

道路何邅回,季秋越春孟。

平生景慕者,邂逅出天幸。

接迹犹谓荣,况此声颜并。

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

爱之不忍去,自旦还至暝。

在昔浊世贤,徒知清酒圣。

但用醉为娱,一老少不更。

稍思桃源人,翩尔乘渔艇。

寻花逐水往,岂念衰与盛。

歌讴非俗情,山响自答应。

以此谢君勤,微言期略听。

衮衮不足为,试共幽人评。

形式: 古风

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

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

出处乃一致,颜色无媚媮。

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

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

岂愿学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张平子,闲居吟四愁。

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

顾兹发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贫贱死,肯作儿女羞。

夷齐何其清,尚饿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当时守南方,非是寡算筹。

城空无一兵,有智欲谁诹。

直令韩彭处,奚所施善谋。

在法责固深,屈辱凡几秋。

无人一引手,落阱穷更幽。

乃以诗战我,摐摐排利矛。

用多以击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夺气,奔降且无由。

孰意吾晚节,获奉君子游。

宴屡接其席,行屡接其辀。

遂使西归航,岸泊独淹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收。

烛尽继以薪,夜分方还舟。

自古贤与愚,一一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计短脩。

会须举杯杓,亦莫忘歌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

嘉卉得所托,植君之寝阳。

开荣同此春,淡艳自生光。

不为露益色,不为风尽香。

节换叶已密,尚可见馀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