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西园》,描绘了西园的秋景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西园老树摇清秋”,以老树摇曳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接着,“画船载酒芳华游”描绘了一幅游人在画船上饮酒赏景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闲适。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则进一步将思绪拉向历史,以易水边的场景象征着英雄的往事和历史的变迁。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强调了和平的珍贵。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两句,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铭记和对未来的警醒。“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回忆了往昔的辉煌,而“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永恒与变化,而“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美景中欢聚的情景,而“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则以轻松的态度看待历史的评价,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双峰竞秀图为参政杨侍郎赋

红烟霏霏云拂石,山木萧萧山鬼泣。

江岸人家失南北,两峰突兀何许来,元气淋漓洗秋碧。

画家晴景费经营,共爱移山入杳冥。

安得北风吹雨去,倚天长剑看峥嵘。

形式: 古风

二月十五日鹤

九龙冈上玄元祠,人言尊像神所遗。

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城头晓露生新警,万首望穿云际影。

不知浊世谁下临,只许霜毛见修整。

石坛花落松风冷,戛然长鸣人语定。

百年黧老誇见闻,万里黄冠赴灵应。

只从游骑突重围,城郭并与人民非。

可怜陊殿荒烟里,无复当年丁令威。

形式: 古风

阎商卿还山中

阿卿去月从我来,今日西山成独往。

野人不是城中物,涧饮岩栖梦馀想。

翰林湿薪爆竹声,待诏履穿沾雪行。

兰台从事更閒冷,文书如山白发生。

孤灯静照寒窗宿,北风夜半歌黄鹄。

田家闭门风雪深,梅花开时酒应熟。

半世虚名不疗贫,栖迟零落百酸辛。

凭君莫向山中说,白石清泉笑杀人。

形式: 古风

邓州城楼

邓州城下湍水流,邓州城隅多古丘。

隆中布衣不复见,浮云西北空悠悠。

长鲸驾空海波立,老鹤叫月苍烟愁。

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