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乡田父言

疲牛病嚅饿桑间,碌碡间眠麦地乾。

残税驱将儿子去,岂畦欲倩草人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疲惫的牛在桑树下因病而咀嚼无力,饥饿难耐。
碌碡(农具)停在麦地里,田地已干涸无水。

注释

疲牛:形容非常疲惫的牛。
病嚅:因病而咀嚼无力。
饿桑间:在饥饿中寻找桑叶。
碌碡:农具,用来翻滚碾压土地。
眠麦地乾:停在已经干涸的麦地里。
残税:剩余的、未缴清的赋税。
驱将:驱赶着。
儿子:这里指年轻的劳动力。
岂:难道。
畦:田地里的小块。
欲倩:想要雇佣。
草人:稻草人,常用来守卫田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干旱、农民困苦的生动画面。开篇两句“疲牛病嚅饿桑间,碌碡间眠麦地乾”通过对牛和土地状况的描述,展示了旱灾导致的农业生产困境。牛是拉车耕田不可或缺的役畜,它们的瘦弱与疾病反映出农作物生长的艰难环境,桑树枯萎、麦地干涸,都预示着收成无望。

接着,“残税驱将儿子去”一句,则透露出农民在自然灾害之外,还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压力。即便是儿女,也不得不被迫离开家园,可能是作为抵押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问题,也体现了人民生活的悲惨。

最后,“岂畦欲倩草人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哀叹和无奈。岂畦即田埂,草人可能是指用草扎成的人形,以此来比喻农民在旱灾中的无力感。诗中通过这样的隐喻,传达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在自然灾害与人为压迫双重打击下的无助处境。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苏堤

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

相逢大堤柳,令我忆苏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阿房宫图

千门万户矗青冥,六国脂膏四海兵。

岂但此中非帝业,当时犹更有儒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岳阳夜泊图

长忆巴陵山水秋,老来看画却成愁。

个中无听猿啼处,若听猿啼更泪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张云门中尉望太湖一首

云门旌节驻西山,注目平湖浸两间。

春雨浪高鱼欲化,夕阳沙远鸟迟还。

龙都虽限天为界,霸国休凭水作关。

日夜战船争利涉,鸱夷何可便投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