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顶云峰

君不闻渤海之东几万里,大壑之下深无底。

五山上下随波摇,巨鳌戴之始列峙。

龙伯大人太无聊,举足一钓连六鳌。

六鳌移住关山下,擎出仙山万仞高。

仙山万仞表灵胜,峰峦奇绝非人境。

丹炉一秘几千秋,时出白云相掩映。

中有仙人学驻颜,曾为云云施人寰。

鳌柱大明擎日月,功成拂衣归故山。

只今秋风渐长秋山蕨,丹枫白云几起忽。

西母时传周穆谣,居人但解自怡悦。

白云岁岁自鳌峰,圣朝何用侈登封。

老相未教云卧稳,更看风雨促从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神话景象,以“渤海之东几万里”的辽阔背景展开,通过想象中的五山随波摇动,巨鳌载山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力量。接着,诗人引入了龙伯大人钓鱼的传说,将神话与现实巧妙结合,通过六鳌移至关山下的故事,构建了一个仙山万仞高、峰峦奇绝的仙境。

诗中提到的仙山不仅拥有丹炉之秘,象征着永恒的生命与智慧,还居住着修炼驻颜的仙人,他们为人间带来了福祉。日月在鳌柱的支撑下显得格外明亮,象征着仙山的神圣与伟大。最后,诗人通过描述秋风、秋山、丹枫、白云等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西母与周穆王的传说,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寄托了人们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潭瀑布

黄蘖山高高压云,香炉矗天天氤氲。

上接银河三千尺,澎湃奔流万壑分。

潜通地轴昆崙底,惊醒龙湫龙卧起。

洪涛一喷万灵从,散为浓雾遍囊中。

春耕千里怜赤土,雨雾处处足三农。

阴旸辘轳任舒卷,忽尔澄空天宇见。

随云出岫木无心,乘风归山意更远。

山灵开凿自天奇,雪窦泠泠镇日垂。

青崖似激疏星落,阴洞疑连细雨飞。

真人高卧山之麓,勋名撒手还初服。

漱流枕石有馀閒,万里龙潭供濯足。

洗耳何须傲颖箕,乘槎还欲访支机。

仙源未遣跨龙去,圣代犹思载渭罴。

形式: 古风

宿飞云顶放歌

绝巘邈无伦,罡风通上界。

仙家鸡犬隔尘寰,物外烟霞开罨画。

我来红日下山阿,千山万山发光怪。

俯视长虹百道奔,峰峦四百如儿孙。

金光玉乳相闪烁,一一倒景射天门。

神怪搜穷耳目换,耸身大诧天地昏。

尘中讵肯轻回首,苍苍之色如可扪。

奇石堪帏草堪席,余亦意尽聊偃息。

别有神游非梦游,子期鲍靓如相识。

问子何事闹仙都,踏破飞云纷五色。

稚川仙后谁复来,将子白日能生翼。

余谢身前本列真,谪向人间几度春。

朝簪虽贵非所适,愿返三清礼玉宸。

凭君指点来时路,相逢云水亦前因。

二真闻词颔而许,一笑解颜重致语。

之子无忘旧本根,花落水流终有处。

再向阎浮了世缘,清浅蓬莱终待汝。

觉后相疑思未安,复惊海日涌红澜。

山腰四望犹昏黑,下界三更更未阑。

因知俗骨予未了,山鹤一声天渐晓。

强寻旧路再下山,赢得烟云衣袂绕。

形式: 古风

登麻姑台

杖藜随意出花间,散步麻姑百丈潭。

潭上琪花与瑶草,一一金光映客颜。

云舆凤辇不可即,空听天风落佩环。

手自揖麻姑,长笑振衣起东望。

蓬莱浅且清,阅世沧桑聊复尔。

我生安敢望神仙,野性由来厌俗缘。

此曾登临何地复何日,只见秋山历历楼台白玉淩苍烟。

四十劳生虚自度,到此不觉心茫然。

须臾红日已西昃,览眺徘徊重叹息。

四大此身何所归,安得淩风就双翼。

神楼灵散若可逢,长与人间辞谷食。

形式: 古风

赋得卫敬瑜妻为姚太史节母

兰蕙为芳柏为节,机杼盈霜襭盈月。

卫家有妇年十馀,夫婿一朝成死别。

植来墓树尽连枝,岁月春秋屡改移。

自去自来江上燕,年年还向屋梁飞。

生命不辰那复怨,偏栖并及飞来燕。

含情相念转相怜,密意隔年传缕线。

岂为酬恩感故人,由来匪石心难转。

卓哉妇义挺千秋,纲常道丧世悠悠。

谁似姚家生太史,母德岂但襄阳俦。

二十藁砧亡,诸姑在乳哺。

非难地下从衰门悬一缕,艰虞况复百忧煎。

未亡之人当门户,茫茫谁为问穹苍。

手鞠遗孤日正长,孤理遗编母理织。

相对寒檠夜未央,跳丸得似流光疾。

四十馀年如一日,一朝太史振家声。

天赉皇家作良弼,始知大贤奋迹自多奇。

是母故能生是儿,鸿鹄育成苞凤彩,此志宁教燕雀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