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县行

虹亭村落如秋花,十里五里方一家。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虹县行》描绘了明朝时期虹县乡村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语言质朴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句“虹亭村落如秋花”,以“秋花”比喻村落,形象地展现了虹县村落的美丽景象,如同秋天盛开的花朵一般绚烂。接着,“十里五里方一家”则描绘了村落之间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乡村风貌。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县城与乡村的景象,城与乡的对比,以及乡村中草屋低矮、围绕着桑麻田的场景,体现了农耕社会的特点。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描绘了男女分工合作的农耕生活,丁男外出服役,妇女在家务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家庭生计。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描述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状况和农作物的种类,汴沟淤塞影响了水稻种植,而小麦成为主要的粮食来源。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展示了蚕丝纺织业的发展,利用野桑养蚕,通过枣根染色,制作衣物,体现了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勤劳。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描绘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秋季湖面水位下降,莲芡丰收;冬季雪深,鹑兔肥美,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希望在五月末时分能有充足的降雨,滋润庄稼,保障丰收。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最后两句描绘了丰收后的悠闲生活,蚕丝成熟、麦子丰收,官府事务减少,人们在柳堤边欢歌,在桑树下享受宁静,展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和谐共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虹县行》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明朝时期虹县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生活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原行

古原县郭如荒村,家家草屋荆条门。

自罹丧乱新复业,千家今有一家存。

稚子采薪割蒿草,妇女携筐拾梨枣。

丁男应役不在家,长驾牛车走东道。

黄河水涸无鱼虾,居人七月方食瓜。

人烟星散不成集,棠梨苦叶烹为茶。

凌州九月官税促,黍子在田犹未熟。

春霜夏旱蚕事空,不卖新丝卖黄犊。

银河七夕如水流,明年麦好君莫愁。

形式: 古风

平原田家行

零星矮屋茅数把,散住榆林柳林下。

磊墙遮雪防骤风,妇女颓垣拾砖瓦。

黄牛买得新垦田,土戟犁浅牛欲眠。

古河无水挂龙骨,自萦蒲绳探苦泉。

山蚕食叶黄茧老,野火烧桑桑树倒。

四畔灵鸡喔喔啼,九月霜风落红枣。

春丝夏绢输税钱,木绵纺布寒暑穿。

放舂黄米为新酒,学唱货郎为管弦。

平田旱多麦少熟,杏尽梨枯惟食粟。

衣粗食恶莫用悲,犹胜北军离乱时。

形式: 古风

碌碌行寄保昌县丞童豫

碌碌复碌碌,驰驱半世为斗粟。

去年腊尽江左边,今春又驾江南船。

家贫每畏别离苦,不知携累还颠连。

炎云四月关门道,青泥滑滑杂流潦。

黄梅雨里钩辀啼,瘦妻前僵子后倒。

君时相见能相怜,自出床头官俸钱。

东家蹇驴觅借我,使我枯槁回春妍。

贫贱结交常草草,多难逢君识君好。

不得与君长周旋,关门长望令人老。

形式: 古风

飞仙归来词题武林朱以方招鹤轩

飞仙兮归来,无徘徊乎临皋。

蜀江雪落滩嘈嘈,潜龙起舞风怒号。

霜明赤壁山月高,琼琚仙翁魂梦劳。

飞仙兮归来,无容与乎青田。

春龙破玉耕紫烟,群仙环佩声锵然。

思乘逸响盘九天,羽衣不得长蹁跹。

飞仙兮归来,无留恋乎高轩。

华衣巍冠多祸愆,漳河之水流潺湲。

商都绿草生芊绵,崇居广厦不可以久延。

飞仙兮归来,无嘹唳乎华亭。

琳琅金薤惭世英,文章锦绮身后名。

终古白璧多青蝇,三吴云间不可以久宁。

飞仙兮归来,无浩荡乎辽海。

离家一去三千载,蜃气罡风晦文采。

华表凌寒欲谁待,城郭如故人民改。

飞仙兮归来,归翱翔乎馀杭。

武林水绿山青苍,海潮八月来钱塘,潮头白马神龙骧。

西湖凯风菱芡香,三高琪树可以栖玄裳。

飞仙兮归来,归同隐于越山。

临清屠苏云半间,晴窗月榭开雕阑,画楹翠筠玉珊珊。

素琴鸣丝朝罢弹,匏尊浊酒可和颜。

衣汝以五彩之春云,食汝以百斛之琅玕。

轩庭不惊乐且闲,飞仙归来莫盘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