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二首(其二)

迎到春归又送春,年年镜里鬓丝新。

衔杯却喜来今雨,开卷常惭对古人。

旧事有情频入梦,好花无处不为邻。

半生眼底多兴替,何必名园寄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应澍的《纵笔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首联“迎到春归又送春,年年镜里鬓丝新”,以春的轮回象征时间的流逝,每年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鬓发渐白,感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的回归与离去视为自然界的循环,而“镜里鬓丝新”则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痕迹在诗人身上的显现。

颔联“衔杯却喜来今雨,开卷常惭对古人”,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历史的态度。其中,“来今雨”可能是指朋友聚会或宴饮,诗人“衔杯”表示享受当下,但内心却因“常惭对古人”而感到不安。这反映了诗人既珍惜眼前的生活,又对古代先贤的成就和智慧怀有敬仰之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颈联“旧事有情频入梦,好花无处不为邻”,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旧事虽已成过往,但在梦中仍能重温,体现了记忆中的美好时刻对诗人情感的影响。同时,诗人希望“好花无处不为邻”,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尾联“半生眼底多兴替,何必名园寄此身”,总结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在经历了半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认识到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名园还是平凡之处,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里的“何必名园寄此身”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更倾向于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91)

金应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闰四月四日,儿子来湘省亲,八月三日返江右,诗以送之

七年父子苦离别,一朝相见各欢悦。

严父翻作慈母心,依依膝下情弥切。

望汝功名且由后,骨肉何时长聚首。

慨然东望歌式微,囊空欲归归不得。

我年六十汝三十,勉旃好把家声立。

今尚穷愁各一方,汝在江右吾三湘。

湘水迢迢又送汝,挥手相看泪如雨。

相看客邸太悤悤,何如前日不相逢。

相逢客邸情切切,如何今日又离别。

形式: 古风

雨中送儿子登舟

七载才逢喜不禁,十旬聚首太骎骎。

雨声却共湘流远,离恨偏留岳色深。

期汝壮年酬远志,只余客况付长吟。

当时欲语皆无语,流水桥边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中秋前二日送别作

客中送客黯离愁,难系天涯不系舟。

水复山重怀远道,月明露冷待中秋。

三湘聚首同轻别,千里相思各倦游。

只我衰迟誇健在,几时荷耒服先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别秋燕

秋雨秋风已断肠,更怜去燕绕空梁。

故园花底曾相识,老客樽前转自伤。

今又归来今又别,为谁辛苦为谁忙。

若逢旧主还家后,待汝年年到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