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应澍的《纵笔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首联“迎到春归又送春,年年镜里鬓丝新”,以春的轮回象征时间的流逝,每年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鬓发渐白,感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的回归与离去视为自然界的循环,而“镜里鬓丝新”则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痕迹在诗人身上的显现。
颔联“衔杯却喜来今雨,开卷常惭对古人”,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历史的态度。其中,“来今雨”可能是指朋友聚会或宴饮,诗人“衔杯”表示享受当下,但内心却因“常惭对古人”而感到不安。这反映了诗人既珍惜眼前的生活,又对古代先贤的成就和智慧怀有敬仰之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颈联“旧事有情频入梦,好花无处不为邻”,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旧事虽已成过往,但在梦中仍能重温,体现了记忆中的美好时刻对诗人情感的影响。同时,诗人希望“好花无处不为邻”,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尾联“半生眼底多兴替,何必名园寄此身”,总结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在经历了半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认识到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名园还是平凡之处,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里的“何必名园寄此身”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更倾向于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