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咏屈平一首

上官夺宪令,怀王麾左徒。

离骚光日月,其词郁芳敷。

西秦虎狼国,宁肯捐商于。

赤子斩八万,血流丹阳波。

大困蓝田战,薄言汉中和。

张仪挽郑袖,柰尔蛾眉何。

楚秦虽婚姻,屈平雪涕不可行。

鸾旂旆旆武关去,至死空含归郢心。

令尹迁令人,江南吟江滨。

芳草对愁颜,渔父见枯形。

溘然甘心葬鱼腹,不以煴蠖摇其贞。

因与汨罗水,同垂千载名。

废书叹孤洁,诵言忽沾衿。

古来鸡雉翔且舞,独彼凤鸟生无晨。

苍蝇邑犬何营营,霜秋感激怀沙臣。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史记咏屈平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屈原高尚人格与伟大精神的深刻敬仰。

首句“上官夺宪令,怀王麾左徒”,描述了楚怀王时期,上官大夫夺走了屈原的宪令职位,怀王则任命屈原为左徒,暗示了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与地位的起伏。

“离骚光日月,其词郁芳敷”赞美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称其文辞如同日月之光,充满了浓郁的芳香与光彩,表达了对屈原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西秦虎狼国,宁肯捐商于”通过比喻,将秦国比作虎狼之国,强调了秦国的侵略性,并表达了对于屈原不愿割让商于之地的坚决态度。

“赤子斩八万,血流丹阳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八万士兵的牺牲使得丹阳的河流都流淌着鲜血,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悲痛。

“大困蓝田战,薄言汉中和”描述了战争的激烈与最终的和解,体现了屈原在国家危难时的智慧与勇气。

“张仪挽郑袖,柰尔蛾眉何”引用典故,讽刺了张仪的狡猾与屈原的无奈,进一步凸显了屈原的忠诚与高尚。

“楚秦虽婚姻,屈平雪涕不可行”指出尽管楚国与秦国曾结为婚姻关系,但屈原仍坚持自己的原则,无法忍受秦国的侵略行为。

“鸾旂旆旆武关去,至死空含归郢心”描述了屈原离开楚国,直至死亡都心系郢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与忠诚。

“令尹迁令人,江南吟江滨”提到屈原被放逐后,仍不忘吟唱,展现了他即使身处逆境,也坚守自我,不改其志的精神。

“芳草对愁颜,渔父见枯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屈原被放逐后的孤独与忧愁。

“溘然甘心葬鱼腹,不以煴蠖摇其贞”表达了屈原宁愿选择投江自尽,也不愿妥协,保持了自己高洁的品质。

“因与汨罗水,同垂千载名”指出屈原与汨罗江水一同流传千古,象征了他高尚人格与伟大精神的永存。

“废书叹孤洁,诵言忽沾衿”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人格的赞叹与感慨,以及对其作品的深深共鸣。

“古来鸡雉翔且舞,独彼凤鸟生无晨”通过对比,强调了屈原作为“凤鸟”的独特与非凡。

“苍蝇邑犬何营营,霜秋感激怀沙臣”以苍蝇与狗的忙碌反衬出屈原的静默与深沉,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生平与作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屈原高尚人格与伟大精神的深刻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江总废宅一首

江令有遗宅,段侯种花柳。

岂知越岁年,此地复非此君有。

人事多变迁,荣华讵能久。

君不见狂秦昔筑子午台,沛公来登酌金斗。

神龙赤乌他姓居,梅梁重云亦不守。

虎士挥戈走凤舆,六代兴亡如反手。

春风悽然伤我怀,落星楼前一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石湖歌一首

凉日有佳兴,花江携小舟。

邈然越来溪,远映青山流。

吴天尽染紫霞色,五湖浩弄苍烟秋。

西施一日綵云散,芙蓉千载馀荒丘。

繁华转眼何足言,人生适意须当年。

金樽揽取洞庭月,绿琴静鼓高山弦。

从来一两谢公屐,常在幽林大壑前。

形式: 古风

游兰亭觅王右军辈四十君流觞处一首

晋家上巳修禊筵,高会兰亭曲水边。

流觞取醉惜红日,四十一公情快然。

长湖高岭各游目,寄傲林丘成好篇。

当时俯仰巳陈迹,一日潇洒今千年。

镜湖五月开紫莲,寻幽独扣清风舷。

泠泠万籁吹远天,青山碧水争蜿蜒。

云中飞盖弄芳霭,柳下携壶坐绿烟。

行行披草拂残碣,寂寂看花怀昔贤。

石桥东跨古流水,酌之聊以怡心颜。

归来明月待兰渚,照我知章酣醉眠。

形式: 古风

茅山赠董山人景胤一首

不谓吾子住中馆,三年询尔江海人。

茅山翠微遇道士,始知正卧华阳春。

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

麻姑未来有白发,何时对席吞麒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