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高赠周公仪方伯

吾闻天高不可升,南岳上应天玑衡。

绝地七千五百丈,祝融之峰最巉嶒。

乾坤开辟自古纲维平。

三山西圮六鳌死,然后阳门反户东南倾。

巑空遏日乃有此巨镇,俨如天王神武虎臣矫矫来千城。

离宫富炎德,桂树常冬荣。

若非昆崙西起占枢纽,泰山之外谁当南岳之纵横。

芙蓉石廪势腾掷,雷泓风穴声硼?。

七十二青莲,一一凌紫清。

行云肤寸合,呼吸遍四溟。

鸿雁高飞不能过,嗟尔鹤上人胡为抗行云而上征。

回风潇潇吹古雪,倒翰七泽流三星。

潇湘如系沦洞庭,君山萍漂一点青。

累臣帝子不可以招而返兮,但见苍梧惨澹鼓瑟悲湘灵。

吾闻地有五岳犹天五行,衡山万古合峥嵘。

日南天阙傥或折尾闾,汎溢地道何由成。

吁嗟乎祝融驭无极,朱鸟来有凭。

夫何为乎绛天芒熛,炎海波涛惊。

天生豪杰须尔用,五岳四渎备尔形。

弥纶藩翰岂比块然者,不然天将谁使之清,地将谁使之宁。

周夫子,崇高遍博要如此,平生意气吾与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衡山高赠周公仪方伯》。诗中描绘了南岳衡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其在天地间的重要地位。开篇即以“天高不可升”引出对衡山的高度赞美,接着描述了衡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如“绝地七千五百丈”的高度、“祝融之峰最巉嶒”的险峻、以及“三山西圮六鳌死”后形成的独特地貌。诗中还提到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在天地间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对天地平衡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描绘衡山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衡山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衡山的形象寓意着对周公仪方伯的敬仰和期待。诗中提到“日南天阙傥或折尾闾,汎溢地道何由成”,暗示了衡山在维持天地平衡中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衡山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弥纶藩翰岂比块然者”表达对衡山作为屏障和保护者的赞誉,同时提出疑问,如果天地失去衡山这样的守护者,将会如何。这不仅是对衡山的赞美,也是对周公仪方伯能力的肯定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物的崇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审美情趣和对社会贤能的期待。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岁暮集林中丞宅

中丞华堂集众宾,金杯玉盘兴未了。

尊前羯鼓催落梅,醉后佳人媚芳草。

洛波二龙卧已深,睢阳五老归应早。

座上狂生感岁华,铜龙咽月霜天晓。

形式: 古风

涵江寄伯固

囊山十里涵江市,不见涵江见溪水。

溪边柴门占青竹,市上高楼夹苍梓。

市南故人黄省郎,后峰自垒对茅堂。

一旦相思辄命驾,岂无消息到君傍。

形式: 古风

麦斜行

今我不乐游麦斜,石田璚草摇春华。

洞门玲珑骇初见,细路窈窕行未涯。

是日春光正骀荡,黄鹂布谷声相向。

远树葱菁色已齐,古木诘屈神犹壮。

岩下山翁供酒餔,赏心岂复忧行厨。

云端傥遇林樵谷,为尔分张石室书。

形式: 古风

再题望夫石

登彼关山,望君来归。朝朝暮暮,君不来归。

襁中儿女大,日久无完衣。

泉水滔滔不入山,男儿出门良独难。

今时畏途相戒蛇豕,相残欃枪苦未灭。

君身无时还,君身亮自惜。

妾身无羽翮,思心从君安可得。

晨兴望君,暮化为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