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三首(其五)

雪峰山中解夏,三门开放两边。

去底观音势至,来底文殊普贤。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在雪峰山中度过夏日
三门洞开,两侧展现

注释

雪峰山:指代一座名山,可能位于中国的某个地区。
解夏:度过夏天,消暑之意。
三门:指山中的三个重要通道或景观。
开放:形容通道或景观开阔。
两边:指三门的两侧。
观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势至:观音的一个别称,象征智慧和慈悲。
文殊:佛教中的智慧菩萨。
普贤:佛教中的行愿菩萨。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僧人在雪峰山中的修行生活和禅境体验。"解夏"可能指的是僧人度过夏季的斋戒期后的一种解脱或清凉感。"三门开放两边"象征着智慧之门洞开,修行者的心灵与自然及佛法世界交融,左右逢源。

"去底观音势至",观音菩萨以慈悲的姿态俯瞰众生,暗示了修行者对观音信仰的虔诚以及观音的庇护。"来底文殊普贤"则提到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行愿,两位菩萨的到来象征着智慧与实践的双重加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佛菩萨的形象,传达出禅修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佛教中观照自我、与宇宙合一的禅修理念。诗人慧空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十三首(其二)

雪峰五月五日,不假神符妙术。

只有顶门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形式: 偈颂 押[质]韵

偈十三首(其一)

山僧才到雪岭,打就无底铁船。

使人真觉海中,运载情与无情。

形式: 偈颂

先打春牛头,后打春牛尾,惊起虚空入藕丝里。

释迦无路潜踪,弥勒急走千里。

文殊却知落处,抚掌大笑欢喜。

春风昨夜入门来,便见千华生碓嘴。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颂二首(其二)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