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其一)

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

丹阳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王俭才华出众,如同萧何般为国家重臣。
他曾是丹阳的平民,如今在莲渚成为白发老者。
他的事迹刻在燕山的暮色中,墓碑沉入汉水的春波之下。
从此以后,我只能空怀酒意,再无资格污染车垫。

注释

王俭:古代名臣,南朝齐的宰相。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以执法严明、善于选拔人才著称。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南京一带。
莲渚:可能指莲池边,象征诗人晚年生活之地。
白头人:指年老的人。
燕山:泛指北方山脉,这里可能指代王俭的葬地。
汉水:长江支流,这里指代南方。
污车茵:比喻因地位或行为不洁而玷污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名为《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其一)》。通过这短暂而充满意象的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以及他个人情感的流露。

“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 这两句是对古代名将王俭和萧何的赞颂。王俭被誉为有着非凡才华的杰出人物,而萧何则以其忠诚和能力而成为社稷(古代宗庙和土地之神)的象征。

“丹阳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丹阳山水间的布衣客,以及一位年迈却仍坚守自己理想的老者。这里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和不随波逐流者的赞赏。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这两句分别描绘了燕山晚霞下的刻石与汉水春潮中沉没的古碑。这两种景象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自然界的不朽壮丽。

“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表明他将从此远离尘嚣,沉浸在精神上的满足之中,不再被物质世界所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怀。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其二)

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元日

神耀破氛昏,新阳入晏温。

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威凤跄瑶簴,升龙护璧门。

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反生桃花发因题

疾眼逢春四壁空,夜来山雪破东风。

未知王母千年熟,且共刘郎一笑同。

已落又开横晚翠,似无如有带朝红。

僧虔蜡炬高三尺,莫惜连宵照露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太子西池二首(其一)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

鬓轻全作影,嚬浅未成眉。

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