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自红光寺至延寿寺地弘旷松柘为多过嘉僖寺特荒略存其名折而北曰證果寺

泉声出谷静,野路擘山开。

背指红光在,身移青嶂来。

乱松摇暮雨,方丈足秋苔。

指说前村寺,当时證果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山的一次游历,从红光寺到延寿寺的途中所见之景,以及对沿途寺庙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句“泉声出谷静”,以泉水的潺潺声衬托山谷的宁静,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野路擘山开”描绘了道路穿越山峦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开拓精神的结合。

“背指红光在,身移青嶂来”两句,通过“红光”与“青嶂”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景,也隐含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替。诗人似乎在思考过去与未来的联系,以及生命旅程中的变化。

“乱松摇暮雨,方丈足秋苔”则将视线转向了雨后的松林,秋苔覆盖的方丈(可能是指庙宇或特定地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暗示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

最后,“指说前村寺,当时證果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寺庙的回忆,以及对“證果”这一佛教概念的思考。“證果”通常指修行者达到佛果的过程,这里或许寓含着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修行与觉悟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6)

陆启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谭友夏

雅闻君孝友,何以独诗名。

易简真新调,波澜悦后生。

花飞摇弱草,柳飐度残莺。

叹息为朋面,三缄负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四夜棘闱看月

愁里看秋月,高楼画角中。

凉阴栖板屋,客泪起霜风。

泥土如新渍,衣裳感旧工。

五更眠不得,醒梦两丛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郡归与遐卿谈聚

一棹回春雨,深宵散冷烟。

别无多日夕,话不尽山川。

诗思教人静,梅花逼晚妍。

喧喧城市里,谁意可同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孙孟朴移舟来晤

旅食嗟予活,远归见汝难。

路还年少熟,天各故人看。

芳树沾衣旧,春风掠鬓寒。

尚馀忧国泪,自叹不能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