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雨中作

积雨宁愁坐闭门,剪灯无语已黄昏。

窅然涪水诗千首,远与彭城溯一源。

得句最为天下士,感秋聊借晚来尊。

世间何事堪排遣,未了前贤此日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连绵的雨让我宁愿闭门独坐,剪灯相对却无言已到黄昏。
思绪深远,我在涪水边写下千首诗,追根溯源,它与彭城的情感同源。
我所写的诗句被天下文人称颂,借这秋意,姑且借酒消愁。
在这世上,有什么能消解心中愁绪?前辈们的恩情还未了结。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
宁:宁愿。
愁坐:愁闷地坐着。
闭门:关门独处。
剪灯:剪烛。
无语:沉默不语。
已黄昏:已是黄昏时刻。
窅然:深沉的样子,深远的思绪。
涪水:河流名,源自中国四川。
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
溯:追溯。
一源:同一源头。
得句:写出诗句。
天下士:天下闻名的才子。
聊借:姑且借以。
晚来尊:傍晚的酒杯。
世间:世间万物。
堪:能够。
排遣:消解。
未了:未结束。
前贤:前辈贤人。
此日恩:今日的情谊。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诗人独处时的愁思和感慨之作。开篇“积雨宁愁坐闭门”,即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忧郁的氛围,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深邃。

接着“剪灯无语已黄昏”一句,则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夜色渐浓,无需多言,仅是剪灯这一小动作,也让人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诗人的才华在“窅然涪水诗千首”一句得以展现。他自比为古代的诗人,涪水(今四川资中)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学象征意义,彭城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之地。这里通过对“溯一源”的提及,不仅强调了个人才华,更暗示了一种与古代文人精神上的对话和传承。

在“得句最为天下士”这一句中,诗人表达出一种满足和自豪之情。他认为自己能写出流传于世的好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里的“感秋聊借晚来尊”,则是将自己的才华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对秋天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所期待和尊崇之情。

最后两句“世间何事堪排遣,未了前贤此日恩”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一种深切体悟。在他看来,世事纷扰,但终究难以排遣;而那些尚未完成的前辈遗愿与今日所受之恩,则是他心中永远的思念和感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才华、历史传承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野牛

曾将大手挽恒河,引得龙来地起波。

何待砚池藏滴水,工夫元不费揩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丁丑咏春偶成(其二)

天造慈湖迥出尘,无冬无夏只长春。

四山桃李围新锦,一邑风光让绝伦。

涧水檐傍谈妙理,山禽柳外说天真。

杏坛无限难传意,付与凭栏寓目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丁丑偶书(其二)

物物皆吾体,心心是我思。

四时非代谢,万说不支离。

涧水谈颜乐,松风咏晰词。

仲尼亲许可,实语断非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丹桂

世眼纷纷丹与黄,广寒宫里亦如常。

目前不作两般见,笔下方腾万丈光。

且莫锱铢深浅色,也休斤两淡浓香。

灵根已入诗人手,不许姮娥擅此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