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比阅藏经偶成短偈仍寄同志者”为题,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君看故教定何缘”,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修行的根源和目的。接着,“岂为多闻与福田”,指出修行并非仅仅为了获取知识或积累善行,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接下来的“念念会融归自已,言言当处便忘筌”,强调了修行过程中内心的自我融合与超越,以及语言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而非拘泥于形式。
“无钱空数他人宝,遮眼那令兕革穿”,通过对比,表达了真正的财富和价值在于内心的觉醒与清净,而非外在的物质拥有。这里巧妙地将“无钱”与“他人宝”相对照,揭示了精神层面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积累。
最后两句“鸟度虚空风过穴,不妨开卷亦安禅”,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状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于虚空之中,风轻拂过山洞,这些景象象征着修行者在内心世界中的自由与宁静。同时,诗人鼓励人们在阅读经典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禅定,体现了对佛法实践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生动比喻,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修行、觉悟和内在平和的重要理念,具有很高的哲学深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