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陈曾寿所作,名为《辛亥八月十一日生日感赋(其二)》。诗人以个人的生平感慨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首句“徒负生平友与师”,诗人感叹自己一生中未能充分珍惜朋友和师长的教诲,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尽责的自责之情。次句“心惭地下傥能知”,进一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未竟事业的深深遗憾,假设地下之人能够理解,也难以释怀。
第三句“积愁自笑蜉蝣世”,诗人将自己比作短暂的蜉蝣,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忧虑重重,自我解嘲中寓含无奈。第四句“逐序空吟草木诗”,借咏叹自然,表达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只能空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草木,流露出对现实的逃避和无奈。
第五句“四海惊尘多难日”,直指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忧虑。最后一句“百年清夜独醒时”和“劳生世味捐都尽”,诗人感叹在这样的乱世中,人生苦短,世态炎凉,连基本的生活乐趣都已放弃,只剩下对世俗猜忌的冷漠。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