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曾宾谷都转招集三贤祠致祀坡公同作

使君手写玉局像,官閤高张神采王。

生日如逢景祐年,酒脯香花列供养。

传观长句疑有神,争道阳阿得高唱。

一时宾御富文采,各骋清词运心匠。

是时入腊风日晴,长筵列坐开重屏。

百罚深杯不知夜,藤梢月出光珑玲。

因思七百年前当此夕,月宿牵牛河汉直。

纱縠行中一堕地,万古峨眉不改色。

斯文浩气长留天地间,人世何曾异今昔。

使君生出苏门后,风义平生托师友。

画赠生朝刘景文,诗成佐饮晁无咎。

昔到平山忆醉翁,即今诗老播清风。

他年此会传佳话,更与黄楼赤壁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汪中所作,名为《十二月十九日曾宾谷都转招集三贤祠致祀坡公同作》。诗中描绘了在三贤祠为纪念苏轼(坡公)举行的盛大聚会场景,以及对苏轼风骨和文采的赞美。

诗的开头提到“使君手写玉局像”,描述了使君亲自书写苏轼画像的情景,表现了对苏轼的崇敬之情。接着,“官閤高张神采王”一句,以“神采王”比喻苏轼的风采,强调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生日如逢景祐年,酒脯香花列供养”则通过想象苏轼生日时的盛况,表达了对苏轼的纪念和敬仰。接下来的“传观长句疑有神,争道阳阿得高唱”两句,描绘了众人争相吟诵苏轼诗句的热烈场面,展现了苏轼诗歌的魅力。

“一时宾御富文采,各骋清词运心匠”赞扬了聚会中宾客们的才华横溢,他们以清雅的词句表达对苏轼的敬意。紧接着,“是时入腊风日晴,长筵列坐开重屏”描绘了聚会的环境,阳光明媚,长桌排列,气氛庄重而温馨。

“百罚深杯不知夜,藤梢月出光珑玲”描述了聚会中畅饮的欢乐情景,直到月光洒满藤蔓,夜幕降临,仍不愿散去。最后,“因思七百年前当此夕,月宿牵牛河汉直”通过时空转换,将思绪拉回七百年前,感慨岁月流转,但苏轼的精神永存。

“斯文浩气长留天地间,人世何曾异今昔”表达了对苏轼精神的永恒赞颂,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苏轼的文采和精神都将永远流传。诗的结尾部分,提到了聚会中的两位重要人物——曾宾谷都转和刘景文、晁无咎,以及对苏轼的追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这样的聚会能成为佳话,并与黄楼赤壁一同流传。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及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聚会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

收录诗词(130)

汪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

苔阶雪后践春泥,八尺湘帘著地齐。

白帽袷衫人乍见,尊前独立锁修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画为友人作(其一)

熏炉香尽烛成灰,薄薄春衫半臂开。

独坐沈吟凭绿绮,青牛帐底梦初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画为友人作(其二)

旧恨阳台已断肠,舞衣歌版对空床。

小蛮去后朝云老,春雨青镫夜正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绿窗吟草

上书欲比仓公女,归国翻怜董祀妻。

惟有东风知此意,吹愁直到夜郎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